AI應用|事主稱AI令她辦事效率大增 網民卻稱「一能力」將被削弱
隨着AI工具日漸發展,其運用也擴及到學術研究與工作,然而AI帶來便利之餘,還有何影響?近日一名讀碩一的女網友在論壇透露,她會運用AI工具學習與產出作業,效率有因而顯著提升,她也好奇在AI工具相對較少的從前,要如何閱讀大量文獻。有網友留言分享,以前憑己力讀文獻提升了篩選論文技巧、英文能力,也有人認為AI發展會間接帶來整合資訊複雜化、降低批判思考能力的問題。
事主在Dcard以「以前沒AI的時代,是怎麼讀文獻的?」為題發文表示,眼看自己要邁入碩二的階段,回顧這一年讀研究所的生活,她稱雖算不上順風順水,但也沒有碰上嚴重的卡關。
事主自認為,很幸運活在有很多AI工具可以運用的時代,因而大大提升她處理事務的效率,無論是閱讀文獻、整理報告、寫程式、寫計劃書、看外文資料,她都會與AI協作。事主估計,若沒有AI工具,她做事情的效率會剩不到10%。
文末,事主也發問,在沒有很多AI工具能用的時期,讀研究所的人要如何讀外文文獻、寫程式、整理報告?
相關文章:ChatGPT|AI科技威脅打工仔飯碗?6種應用方法 反可提升工作效率
有網友也認為AI讓學習和工作變得更有效率:
.「現在工作有GPT,比起來效率差很多,我的工作需要產出一些測試報告或分析報告,也是英文的,我一天就可以寫2、30頁。碩士班的我可能要寫3天5天,還會被嫌英文寫太爛」
.「放到現在公司都說不要浪費時間改英文,GPT之類的改一改翻一翻沒甚麼問題能看懂就送了,時間拿去處理技術還差不多」
.「每個時代的狀態都有好有壞,真的感謝科技進步可以增加效率,讓一些繁雜的環節沒那麼辛苦」
也有人提出AI帶來的其他影響:
・「現在AI問世,推動研究速度,對於前線的研究者來說會更累,因為整合會更複雜」
・「當AI總是提供現成結論時,學習者可能不會去查證或思考推理過程,長期下來可能讓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弱」
・「久了妳的思維模式就會離不開這工具,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一套邏輯跟理論基礎。我在公司面試很多畢業生,遇到只會AI prompt(提示詞,也稱詠唱、咒語)但沒去探究詢問獲得的訊息、來反覆驗證,打造自己知識基礎的人,offer一律reject(拒絕)」
有網友則表示,生活在AI還不普及的時期,因此練就一些能力:
・「一個字一個字讀,遇到不會的單字就去查」
・「進研究所多益595,畢業855這樣來的」
・「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結果大學學測英文只有均標的我,讀完一個碩士,馬上雅思7分+多益850」
・「先看摘要去篩選大部分的文章,再看結論篩選你可能需要的內容,最後剩下少數的論文就再慢慢地仔細讀」
・「寫作跟閱讀能力還是有被培養上來」
【延伸閱讀,更多未來職場發展趨勢】
生成式AI席捲職場!這「15種技能」越見重要 及早掌握保持競爭力
5年內將被AI取代?收銀員、會計助理「10夕陽職位」仍有轉職機會
延伸閱讀:
面試只靠文憑?她曝HR最在乎「1點」 內行人搖頭:學歷不等於能力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