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僱|HR炒人身不由己?2類人易被裁 過內人嘆:裁完別人到自己

撰文:深圳微時光
出版:更新:

「我被畢業了」。

繼「優化」、「淘汰」、「向社會輸送人才」後,2022年關於裁員的新名詞又多了一個。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大企業裁員的新聞和傳言逐漸多了起來。據內部人員透露,騰訊的裁員人數在6000人左右,涉及遊戲、廣告以及內容等諸多部門,而在今年3月,騰訊就已經裁過一輪,比例高達15%。

而網傳阿里的30%的裁員率,儘管只是謠言,但一些員工依然表示,很多「前端工程師被優化,統一補償N+3。」

除了大企業,疫情之下,諸如房地產、教育培訓、餐飲、旅遊等行業,成了「裁員」的重災區,而其他各類實體企業,也紛紛收緊褲腰帶,縮減開支。

在這一場場「裁員風暴」中,HR成了絕對的主角。陳欣在深圳做了五年的HR,裁員永遠是她工作列表上的最後一項,也是她最不想面對的一項。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矛盾的心理——她的職業與公司利益關聯,而作為個體,又與普通的打工人命運無異,對被辭退的員工有着強烈的共情。

感性和理性,這是她面對裁員時,難以繞開的兩種情緒。

以下是她的講述。

相關文章:10個庸才不及一個精英 從Netflix選才態度了解公司請人炒人準則

+5

「誰會最先被裁?」

其實從HR角度看,裁員就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

網上不是一直提35+危機嗎?打個比方吧,如果你年齡在35歲左右,績效中等,在公司幹了多年,跟同事上級關係都不錯,你覺得開他的可能性有多大?

非常大,這種員工是最先考慮的。

為甚麼呢?因為裁這種員工最省錢。雖然說在裁員賠償這一塊,可能公司得一次性拿出很多,但是屬於一次性的,後期他這個人的工資,我們可以招兩三個人進來。

這個所產生的利益,肯定要比這一個人的產生的效益要高很多。

況且,你的績效屬於中間排名,意味着能力也比較平庸,替代性很強。

銷售人員也是最容易被裁的。原因就是這類崗位有非常明確的績效考核,裁員比較「省力」,績效不達標就走人。

當然,能力特別強的人,也不是公司一定會要。

在一個小公司,如果你的能力已經完全超過公司容納的體量,作為老闆,他就會考慮,你在我這呆了兩三年,然後當做跳板去了更大的平台,豈不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公司選人,一定是合適,而不是只看最強的,與其養着高薪,我還不如乾脆挑一個能用得起的,然後又不會出錯的人來這個崗位。

實際上,裁員也不是一下子就發生的,肯定是會有預兆的。過年過節的時候,發現福利減少了,以前都會發月餅各種零食,現在可能就發了一兩百塊——很明顯,公司在減少開支,很快就會在人力這裏下手(我指大概率哈)。

最顯眼的就是HR先問你,「甚麼時候入職的?」然後跟你說最近工作產出有點下降,不夠好,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需不需要提供甚麼幫助,過一段時間,就會正式談裁員的事情。

相對來說,如果只是階段性裁員,裁員肯定先從工齡最短的員工開始,然後再是績效,一輪輪篩選;但是碰上集體性裁員(公司資金鍊短缺這種情況),肯定先從部門裁,把最不賺錢的拿掉,基本上裏面的人無一倖免,除非你的能力非常非常突出,才能存活下來。

事實上,能在公司留下來的,都是高潛人才。

所謂「高潛人才」,就是比如一個人通過一兩個月的培訓之後,他能快速地接手工作,半年之後就有產出。

然後過了一兩年,他又很快升到一個更高的級別,這類對於公司來說,就是資產,需要好好保留的。

換句話說,就是能力在短時間迅速提升,在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職場人,競爭是殘酷的。

公司在發展,需要你不斷去適應,匹配更好的能力。所以拼命努力,把技能練到最強,才有不被淘汰的可能。

相關文章:Elon Musk何時會叫你滾? 看看Tesla員工「反手冊」寫了甚麼!

+42

「當老闆的要面子,怎麼賺錢?」

在裁員之前,HR都會準備很多資料。

我們一般會跟員工的直接上級了解他的業績產出情況,還有他的近期的考勤、溝通記錄、業績結果,與部門負責人確定好大致裁員方案,確定協議的模板。

不過,在跟員工交流的時候,我們是不會用「裁員」這個字眼,一般會說「終止雙方的勞務關係」或者「終止合作」;一是這樣說讓人不舒服,再來就是要把裁員的影響降到最低,不要引起風波。

在交流的時候,我們也是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儘量不要讓自己站到員工的對立面。

最好的方式,通常就是先誇下你的能力,非常優秀,然後慢慢引導,說公司的平台太小,或者說限制太多,不太適合你後期的發展,對你的職業生涯來說是一種耽誤,可以去更好的企業找找機會。

意思差不多是這樣,會比這更委婉迂迴,那可能員工就會覺得,可能這家公司真的不適合我,自己就會想辭職找更好的下家。

這種方法,很多人會在網上說HR多奸詐,多狡猾(因為主動離職,就沒辦法仲裁賠償了),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種就是最完美的裁員,不費一分一毫,沒有糾紛,員工心理上也過得去,雙贏。

相關文章:越勤力越要OT、進諫上司多數衰硬 10個職場潛規則不懂只怪你天真

+30

況且從我本心來講,被裁員了,有時候也真不是你能力不行,可能是上級沒有激發和挖掘出你的潛力,導致你沒有更好的產出——說白了,只要是人制定的制度就會有漏洞,不完美。

但作為HR,我們肯定不會直接說出公司的問題,自打臉面吧?

我處理過的裁員,大部分都是好聚好散,沒有說太激烈的。但也有一些員工會比較強硬,覺得賠償得不夠,給不到就走仲裁。

一般來說,賠償這邊都是提前跟老闆商量好,最大限度能給到多少。對於一些老員工,我們除了按勞動法賠償,可能還會繼續交一個月的社保,或者說可以寫推薦信,幫助他找到更好的僱主。

年終的時候,有些員工會想要在賠償裏加上年終獎。

實際上,國內的勞務合同裏不會寫明年終獎的,這個數字是浮動的,得看公司效益,員工就算要求,按照法律,公司也無義務賠償。

就算最後沒談妥,走上勞動仲裁,老闆也不怕,可以用各種手段拖延時間,他耗得起,但對於員工來說,一年的時間,你讓他去處理這麼瑣碎的事情,是很煩的。

有些人會覺得,仲裁勝訴之後,可以在天眼查留下記錄,讓公司不好看。

其實說句心裏話,他們當老闆的,這種東西見多了,哪個身上沒有幾條官司記錄,罰款和糾紛,再多一條,對於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畢竟能鬧到法庭,面子他們也不是很在乎了,在乎的話怎麼賺錢?

相關文章:被解僱只因沒穿牛仔褲上班?事主嘆老闆娘曾說「只要輕鬆就好」…

+9

「裁完別人我們也可能被裁」

我做HR也有五年了吧,到現在裁員的前一天還會失眠。

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假,但這是真的,HR不是機器,也有感情,尤其是讓你辭掉關係很好的同事,心裏還是會很難過。

每次只要接到裁員的工作,我都會拖到最後來做,能拖多久是多久,基本就等於把它放在工作清單裏的最後一項,不願去面對。

因為談離職真的非常消耗人的情緒,特別是我這種共情力比較強的人。我現在去找工作,對方說裁員的這種事情很頻繁,我一定會拒絕。

記得當時我在一家公司,有個項目組特別缺人,工作沒辦法推進,當時面試了一個男孩子,其實我是覺得他的性格跟公司文化不是特別契合,但因為催得緊,我就把他招進來了。

這個男孩很努力,工作態度也特別好,但是怎麼說,就能力和崗位不匹配,他自己也工作得特別不開心。

領導和我都跟他聊過幾次,但他性格特別沉默,甚麼也不表達,試用期之後,團隊還是決定不讓他留下。

因為這人是我招進來的,所以我特別不想去跟他聊,我跟他上級說,「他真的沒救了嗎?能不能再給個機會?」

面對那些有房貸有家庭的人,會更難受。對於他們來說,失去一份工作,可能是巨大的打擊。

特別是你想到,這些人你面試的時候,是多麼的意氣風發,自己也在給他繪製未來的藍圖,結果現在一紙協議放在面前,沒過幾天,他的桌位就會被清空。

但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必須面對。

大部分員工眼裏,HR是公司的利益代表,說的難聽點,就是覺得你是資本家的「走狗」,HR的話一概不能信,現在好多抖音不都有這種視頻嘛。

一方面我能理解,畢竟裁員誰都不好受,員工心裏也清楚,不是HR去做出這個決定的,但怎麼說,有時候情緒的發泄需要一個具體的對象,HR就是最好的「背鍋俠」。

但就我的工作經驗來看,HR在公司裏更多扮演執行者的角色,老闆覺得,你只要按照吩咐照章辦事就行,其他的不用管。

可能在大公司,HR能參與的更深一些,給出專業性的指導,但在小公司,HR的職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工具化的。

說白了,HR也是打工仔,拿份工資吃飯,而且我們最知道老闆怎麼對待員工,太清楚輪到自己頭上一樣慘。

裁完別人,HR被裁,根本就不是段子,而是事實。

在公司,老闆最看重能直接創造利潤的人,比如銷售和研發,像我們人力部門,裁員要賠償,員工福利要花錢,老闆最頭疼,效益不好了,也是直接砍掉。

天下打工者一樣,沒有區別。

文中人物為化名

【本文獲「深圳微時光」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