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同事總跟你恃熟賣熟?未必是有機心 而是他們重視點頭之交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人際關係是幸福和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指標:人越緊密地融入社交生活中,患病的可能性越小、壽命越長;反之,缺乏社會支持會引發過度的壓力反應,造成身體發炎、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因為居家隔離,和家庭、朋友一起生活的人,會花更多時間在一起;獨居的人,則更頻繁地打電話和視訊,重拾舊聯繫。不過,對於原本就不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的人,會發現建立友誼比以往更困難。而喪失社交聯繫,可能帶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

相關文章:同事|「祝你好運」也不該說?8句話似是無害 高EQ人士卻絕不說

+28

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指出,遭遇危險時,人的適應能力取決於社會關係的豐富性和強度。這個強度的極限約是 150 人,又稱鄧巴數字(Dunbar's number),包含外圈的 100 位朋友和內圈的 50 位好朋友;好朋友又分為 15 位密友和 5 位核心至親(像是伴侶、死黨、血親)。

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教授傑夫.霍爾(Jeff Hall)研究指出,這個圈子不是一成不變,陌生人可能成為密友、核心也可能變成普通朋友。一般來說,從陌生人變成一起從事休閒活動的朋友,大約需要 40-60 小時,而想要成為密友,大約要 200 小時。換句話說,想要擁有 15 位密友,最少要投資 3000 小時。這群人即使在疫情中,也不會斷了聯繫,反而更加頻繁關心彼此。

相關文章:進步|花時間進修不如先多閱讀 7個成長道理 30歲後一定要明白

+15

「弱聯繫」也是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受到疫情影響最深的是密友以外的關係。在疫情之前,人一天的互動有 2/3 時間是面對面,它包含工作、學校或休閒。比如說,約翰固定每周六下午去體育館打球,比爾也常在那時候去,所以他們每周都會碰一次面,即使彼此沒有聯繫方式。新冠肺炎爆發,他們都沒辦法打球,這種弱聯繫就會消失不見。

霍爾提醒,最內層的社交圈提供大部分情感和生理需求,但外層圈子也很重要,它加強我們的歸屬感,像是與社區、母校、公司的連結。人的社交需求不是在強聯繫和弱聯繫中擇一,它們都會增加壽命、影響身體健康,兩者必須兼顧。

想要在疫情期間加深弱聯繫,沒有想像中困難。比如說,如果有玩網絡遊戲,並且在遊戲中有固定隊友,只要維持一段時間的互動,他們一樣會成為弱聯繫;如果不是玩家,Zoom、FaceTime、Clubhouse 等工具也能發揮一樣效果。視訊可能比電話好,沒有電話,Facebook私訊也可以。關鍵在於,要有意識地維持關係,不要中斷。

【延伸閱讀,更多同事相處建議】

與朋友成為同事後對方態度大變? 心傷在由受她恩惠到被她嘲諷…

+16

溝通技巧|總在當話題終結者?說話有這9個習慣 留不住別人耳朵

+25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