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文學」是拜金主義的新表現  身份焦慮的表徵?

撰文:胡雅雯
出版:更新:

最近,內地社交網站興起「凡爾賽學」(或稱「凡爾賽文學」)。也許你從來沒在世界文學或法國文學史上聽到過這麼一種文學理論或文體,但不經意間,你總能在社交網站上發現幾個精通「凡學」的朋友。他們的社交網站發帖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老公給我買的聖誕禮物 Gucci 酒神包,可是顏色好醜哦,也太直男審美了!」

在這短短一句話中,首先,奢侈品牌 Gucci 的酒神包是該品牌有名的爆款之一,作者也配上符合聖誕款式的照片,但帖文作者卻以嫌棄的口吻表述禮物的顏色和送禮物的人,令旁人生出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羨慕嫉妒恨⋯⋯由此,一次經典(卻入門級)的「凡爾賽文學」表演便結束了。

因凡學文而爆紅的「蒙淇淇」用上了盧梭與張愛玲的語句(微博@蒙淇淇77)

所謂「凡爾賽文學」就是這種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站表現出貴族感的一種文字形式。在內地社交網站「豆瓣」的「凡爾賽學習小組」和「凡爾賽文學大賽」話題中,「凡爾賽文學」被簡介為「一種表演高級人生的精神」,其目的是「漫不經心地裝逼,故作苦惱地炫耀,欲拒還迎地責怪。」由此,還應運而生了一套「凡爾賽文學」測試(及解析),以及各種「鑒凡」、「教材」。

凡爾賽宮(Unsplash: K Chessyca@chessyca)

「凡爾賽文學」與凡爾賽有什麼關係?

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雄偉壯觀、富麗堂皇,被稱為世界五大宮殿之一。17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避免地方貴族叛亂,遂在凡爾賽建造了這座以精緻雕刻、巨幅油畫和厚重掛毯裝飾的豪華宮殿,將主要貴族請來,讓其在宮中紙醉金迷。然而,奢華的凡爾賽宮內,500餘個房間卻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貴族們洗漱、排泄都要起身出宮,王太子甚至不得不在臥室的壁爐內起夜。因此,凡爾賽宮也成為了「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代名詞。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創作的漫畫《凡爾賽玫瑰》,塑造了法國王后、路易十六的妻子以及她標準貴族的奢靡生活方式,從而家喻戶曉。「凡爾賽學」也由此而來。

池田理代子《凡爾賽玫瑰》(フェアベル)

內地網友「小奶球」率先以「凡爾賽」指代「居於」社交軟體上的「貴族們」。並在這些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曲折刻意的炫耀言論中,總結出了一套「凡爾賽學導論」。其中包括:三個基本操作和兩個進階操作。凡學的三個基本操作分別是:

1. 先抑後揚、似貶實褒

2. 靈活運用自問自答

3. 熟練借用他人評價

這三個基本操作,也被稱作「凡學三要素」,用來創作最基本的「凡爾賽言論」。進階操作是指:一是用定位功能巧妙地暗示自己所處的場合高貴,二是用捂臉、哭笑不得等 emoji 表達自己淡淡的無奈、淺淺的責怪,但又不得不勉強接受的感覺,以達到故作苦惱、欲拒還迎的效果。

「小奶球」的凡爾賽課堂(微博@小奶球)

社交網站下「凡爾賽文學」的興起

有評論者認為,社交網站是「凡爾賽文學」興起的背景與條件。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凡爾賽學這種「表演藝術」的效果和影響力都很有限。並且,這種「非典型」炫耀式的表演需要特定群體。而社交媒體恰恰為凡爾賽學——這種選擇性自我展現的行為,提供了發揚光大的廣闊空間。就功能來說,社交網站發帖具有文字、圖片、視頻、定位等全方位展現方式;此外,還可以選擇「分組可見」、「指定可見」等,精準投放向特定的好友展現。一部分社交網站,例如微信朋友圈,更擁有非好友不可見點讚、留言和刪除評論的功能,可以讓凡爾賽學自問自答的精髓得以運作。

社交網站這些功能,既滿足了發帖者的虛榮心,也令其完成了一次自我構建:「我確實有(把僅有的所有書都堆在一起)那麼知識淵博」,「我的確有(像用修圖軟件精修過)那樣的美貌」。為了得到更多讚美和歆羨,使用者「不得不」不斷美化著自己——即便是曲折婉轉、百轉千回的方式。而內地作家郭敬明及其小說《小時代》可以稱得上是「凡爾賽文學」先驅,在他隨後的小說及電影中,他依然堅持不懈地延續著對奢侈和拜金的追求。

《小時代 :青木時代》海報(樂視影業)

凡爾賽與炫耀的區別?

在「凡學」教材帖中,有網友總結到:凡爾賽是一種精神,它不和金錢地位掛鉤。

那麼,「凡爾賽學」又與普通的炫耀有什麼分別?網友「小奶球」也曾提到,單純炫耀財富/美貌/學識等已經被認為是比較俗氣的方式,但凡爾賽文學流露出一種與金錢地位無關的不經意感,這種不經意感將從前以「高級感」將自己與他人區分的普通炫耀,拉回到「日常生活」。即是說,凡爾賽的精髓在於:我沒有炫耀這些,只是我們生來不同,我僅僅是分享日常罷了,我也是個普通人。因此,凡爾賽文學以其「一切都是淡淡的氣質」有別於一般的炫耀。炫耀太過於直接、張揚,容易收到不好的評論,而凡爾賽則是含蓄而內斂,在不經意間透露出有別於他人的訊息才算是「高級凡」。

「蒙淇淇」近日如是說(微博@蒙淇淇77)

但隨著「凡學」的流行,這種起初不經意、迂迴曲折的炫耀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拆凡達人」鑒別出來。豆瓣「凡爾賽學習小組」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網友們聚在一起,探討拆穿「凡爾賽」的技巧。隨著「拆凡」的出現,對凡爾賽文學的戲仿也湧現出來。事實上,網站上「凡爾賽文學大賽」話題下,大多是網友「反凡爾賽」文學的「再創作」。

凡爾賽學的出現,被批判為中國中產的身份焦慮——太過在意且克服不了的生活追求。阿蘭・狄波頓的《身份的焦慮》一書中曾指出,他人的認可與關注對我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當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受制於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一切行為的動機也是為了被他人注意、關懷,得到他人的同情、讚美和支持。可見,「凡爾賽文學」的創作者,不過是那些需要不斷從他人身上尋求認同,既想炫耀又故作低调的人。

延伸閱讀——艾倫・狄波頓|被身分焦慮追趕著的我們

【英國畫家 William Hogarth 經典《時髦的婚姻》,六幅畫訴說一個上流不幸婚姻故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