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翻譯遊戲衍生雙語香港詩集 挑戰表達口語書面語分別|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飲江是香港著名詩人,著作等身,曾獲香港青年文學奬、工人文學奬、職青文學奬及香港中文文學奬等詩歌創作奬奬項。可是今次出版詩集《搬石:飲江詩選》(《Moving a Stone: Bilingual in Chinese and English》)之緣起,卻是別人的一場翻譯遊戲。本書譯者之一謝曉虹表示,極少數香港詩集會譯成英文,因為翻譯詩歌不是輕鬆的事情,當中的意境與感覺比字面解釋更重要。因此要在香港出版這本中英雙語的詩集,殊不簡單。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一場翻譯的緣份 中英雙語詩集 ──《搬石:飲江詩選》

《搬石:飲江詩選》書封(圖片由香港電台開卷樂提供)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飯桌旁的翻譯遊戲

謝曉虹與另一位譯者James Shea本身也是作家,早在2013、14年左右,James來到香港,與謝曉虹在餐敘時談及香港文學,請她介紹一些香港的詩歌。然而當時香港詩歌少有英文版,於是謝曉虹便即席為他翻譯和介紹飲江的詩。本身只是朋友間的談天話題,但二人漸漸發覺這個詩歌翻譯工作別具意義,於是萌生出書的念頭。

要將翻譯詩出版成書,不像朋友間分享般隨意,規格可要高得多。二人開始搜集資料,並拿著厚重的研究材料請教原作者飲江,以漫長的時間翻譯了100多首詩作,最終選出50多首收錄在詩集內。謝曉虹希望詩集盡量呈現飲江詩作的不同面向,長詩、短詩、組詩,不同題材與風格,一應俱全。謝曉虹坦言,語言的限制也是選詩因素之一。他們發現,有些詩作跨越到另一種語言後,很難還原該詩歌完整的感覺及意涵,而最終選出來的作品,都是譯者自信翻譯成功的作品。

飲江曾謙虛地笑言,這本詩集是「執到寶般的禮物」。當初得知謝曉虹有意翻譯他的詩,他便幽默地說:「自便啊。不要煩到別人就可以了。」雖然他自謙說惶恐拙作花了別人的時間,但言談間也難掩喜悅。他亦很樂意為這本詩集與兩位譯者互相交流,一同完成翻譯工作。

飲江詩句(圖片來源:書寫力量Facebook)

翻譯是一個劇場

翻譯詩歌不簡單,尤其是翻譯飲江的詩更具挑戰。飲江的詩作以語言的跳躍見稱,如〈一首母親瑪利亞賴斯小姐之歌(給母親)〉之中,便有中文書面語、廣東話口語和英文三種文字。這種語言風格,既反映出詩人的性格,也很有香港特色。飲江自言,這種活潑的語言安排並非有意經營,相反是他在創作過程中沒有刻意與規限,因為他的日常都是這樣,以不同語言接收養份,作為詩歌的材料,也就順其自然地在筆下表達出來。

在原作中這些活潑的語言元素,卻成為了兩位譯者的大挑戰。怎麼在英譯之中顯出中文書面語與廣東話口語的分別?原本是英文的詩句怎樣再翻譯成英文?謝曉虹動用了不同翻譯策略,呈現原作的混雜豐富,例如用了注釋及字型的小技巧,盡量保留原作的興味。其中讓謝曉虹頭痛的一篇是〈伏匿匿躱貓貓練習曲(1-6)〉,在字義上,「伏匿匿」和「躱貓貓」是同一個意思,英文即是Hide-and-Seek,但總不能譯成Hide-and-Seek-Hide-and-Seek吧?最後,他們想起了Peek-A-Boo,這一種類似又不完全等於Hide-and-Seek的遊戲,並將詩名翻譯成〈Études No.1-6 for Hide-and-Seek-Peek-A-Boo〉,銳意保留了兒童遊戲中好玩有趣的發音元素,且字詞意思相近。

飲江詩句(圖片來源:書寫力量Facebook)

欣賞着這些翻譯上的繆思,飲江形容,自己像提供了一個腳本,而翻譯就像是劇場上的表演者,在作品中演繹了腳本所寫的性格,「自己也好想進入他們的語言世界參與這個戲劇,這個經驗很開心。」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延伸閱讀:公屋|得獎作家重現辦館人間煙火氣 最貼地反映基層生活

【延伸閱讀:死後移民指南!澳籍設計師收集各式紙紮品 幽默複製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