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世代差異——做音樂一定要「有話要說」?|林綸詩專欄

撰文:林綸詩
出版:更新:

為了特別嘉賓——廣州的沼澤樂隊去看搶耳音樂節,其中展示了六隊新進獨立樂隊,每隊表演半小時,再由中國後搖樂隊沼澤壓軸。
文:林綸詩|題:樂隊的世代差異——做音樂一定要「有話要說」?

來自廣州的沼澤樂隊(圖片來源:搶耳音樂Facebook)

沼澤是吾代有名的獨立樂隊,外國更稱他們為中國Pink Floyd,最厲害是揉合中國樂器如古琴到電音裡,加上其藝術品味,演出時配合水墨及詩句,與大連的惘聞樂隊,被稱為北惘聞、南沼澤。甚有武林味道,更是國際公認極高水平的後搖樂隊。

除了音樂,沼澤和惘聞的語言水平甚高,歌曲雖然大多沒有歌詞,但歌名及文字概念都運用得很出色。今次沼澤彈奏《爭鳴》一曲,背後沙畫配上「鳥為生而爭,人為義而鳴」,還有優雅的英文翻譯。這種表演形式有大量留白,亦是在live裡才展現到最多訊息。

說到訊息,上一代的樂隊做音樂確是「有話想說」。對比同場的新樂隊,更見不同世代音樂人的差異—他們從來不羞於沒目的地做音樂,更不用以宏大理念為自己貼金。

沼澤之前,新樂隊們都會介紹自己,我也用心看場刊讀讀他們要說的話:Emmahotel說聚在一起為打機多過為寫音樂,只是有點愧疚才做音樂,也不執著有什麼話要說,不用太「emo」(感情用事) ; 還有before the night ends說參加搶耳音樂計劃一半是為了討好女友,5gjm999則說他們名字來自「總是不知道在做甚麼」(5gjm是「唔知做乜」,下刪三字)……相比以理念立隊的音樂人,新一代似乎更能忠於自己,以「無為」作為理念,其實也挺瀟洒。

我一向喜歡把世代論放到音樂人上,因為互聯網及快速流轉的時代特性,每一代的特徵更明顯有別。Z世代一出生已經是身處數碼時代,資訊爆炸,社交媒體更是逃不過的日常,在這樣的環境長大,雖然什麼也好像懂,但更易感到孤獨,於是向來覺得「認真便輸了」,什麼大義澟然的口號或理論都一早聽過,世界把一切推向他們,資訊全天轟炸,結果是什麼? 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什麼訊息什麼真理,都不用認真較勁思辨。在這種背景下,可以令我們更明白近一代的音樂人呢。

(專欄「歌曲心頭好」隔周刊出,圖片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林綸詩,80後中大人,鍾愛香港流行文化。寫過樂評、做過評審,最喜歡合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