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為名偷看子女日記、干涉交友?3種名義上的愛錫其實都是假的…

撰文:萬里機構
出版:更新:

編按:大部分家長都遇過子女反叛的問題,但你有想過,這可能是父母錯誤表達愛的後果嗎?以下內容節錄自《極簡日常心理學》,自以為是愛錫子女的你,應看看自己是否愛錯了方法。

相關文章:想獲旁人認同?期望孩子配合? 了解5種媽媽類型調整育兒心態

+20

迷思16
為何父母的愛卻換來孩子的恨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但是要搞明白事情的原委,可能就需要一本甚至幾本書的篇幅,因為裏面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如孩子的感恩教育問題,父母的學習和成長問題,社會的價值觀導向問題……現在有很多人關注這個方面,我就簡單地回答一下。

一、假愛說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愛的本質是甚麼,愛的能力又是甚麼?為甚麼要問這些問題呢?因為我發現有一些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是真愛而是假愛。

假愛之焦慮

假愛是因為自己焦慮、人格不健全、心理不成熟,而過度地把心理壓力和焦慮轉嫁給自己孩子的一種愛。

在學業中,孩子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很大,但是父母每天催促着孩子做功課、上補習班等。這就是父母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夠,讓孩子承受壓力和焦慮的行為。當父母給孩子施加壓力時,父母肯定不會說:「爸爸媽媽受不了啦,你趕快幫爸爸媽媽調節一下心情吧,你如果不好好學習,拿不出一個好成績,爸爸媽媽晚上就又睡不着覺了。」每個人都有防禦的本能,父母也不例外,父母會這樣說:「你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會連工作都找不到。憑你的水平,應該能拿到好成績!」孩子應該拿到好成績,這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學業上的壓力往往是父母帶給他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

父母沒有能力處理自己的育兒焦慮,就把這種焦慮轉移給孩子,並且還是以愛的名義,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假愛。

假愛之恐懼

很多父母實際上沒有安全感,只要孩子離開自己超過三米就會感到恐懼,他們會把孩子牢牢地控制在手裏,不允許孩子有那麼多的朋友,不允許孩子去遠方,甚至會翻看孩子的日記本。沒有安全感的父母,害怕孩子會受傷、會吃虧,對孩子的行為充滿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覺得人格尊嚴被踐踏,於是親子之間可能會發生嚴重的衝突。父母因為自己恐懼和沒有安全感,就把孩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裏。

假愛之理想自我

每個人都有理想自我,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過:「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父母都有可能這樣想,那些不懂愛的父母更加有可能了。他們為了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會給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相關文章:【親子關係】母女溝通困難 反而越叫越走?3點告訴你致命傷

+13

以上就是三種假愛,要討論清楚真愛的本質其實並不容易,在這裏我們先說假愛,以給大家一些思考和啟發。

二、怨恨之源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媽媽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愛?是愛!有時候這種愛還會讓我們很感動。我曾看到一個情形:一隻小狗躺在主人的旁邊,主人用手摸了小狗的頭,之後就把手放下了。那小狗就把主人的手拿起來再放到牠頭上,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隻小狗就已經對主人完全依戀,離不開主人了。這個主人見到誰都會驕傲地說:「你看我家的狗多聽話!」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又何嘗不是這樣?孩子已經完全離不開父母了、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孩子這時不恨父母恨誰?但是有些恨並不是完全值得理解和原諒的,有些恨其實是可以不存在的。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幸福的第一責任人。過去父母也許做得不對,但我們能做得更好!現在有很多年輕父母就做得很好,他們或許是上一代父母教養不當的受害者,但他們知道自救而不是哀憐、怨恨。他們是醒悟的一代,他們更願意學習怎麼育兒,更願意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人格心理空間,更願意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極籣日常心理學》(萬里機構授權使用)

書名:《極簡日常心理學》

作者:
韋志中.台灣心理督導師。從事心理諮詢與心理教育工作20多年,出版心理學著作30多本。
余曉潔.台灣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社工。她從事心理學社會應用與服務工作10多年,致力於大眾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心理科普與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專業人才培養。

【本文獲「萬里機構」授權轉載。】

更多保持良好親子關係建議:

相關文章:反話管教越教越累? 一句「再曳唔要你」對孩子影響遠比想像多…

+28

相關文章:年紀小小已懂吹牛誇讚自己? 了解孩子說謊5大因由開導子女焦慮

+17

相關文章:當面討論孩子狀況會「落佢面」? 父母這樣都擔心怎能獲子女信任

+21

相關文章:孩子厭倦學習或因父母陪做功課而起 除非3種狀況否則別輕易出手

+21

相關圖輯:【親子教養】韓國首席媽媽6子女全入頂尖學符 全靠7個教養理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