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乘KPop音樂 互動劇場體驗戲曲文化 小學生:平時有睇粵劇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辨,「賽馬會藝壇新勢力」今年聯同春暉粵藝工作坊及一桌兩椅慈善基金,把粵劇聯乘K-Pop,打造學校戲劇專場,以互動形式推廣戲曲。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創辦人、短劇監製曾慕雪表示,期望活動可呈現粵劇的有趣元素,在下一代撒下種子,提升他們對戲曲的興趣。「非物質文化遺產唔只係要保存,更要發展。激發學生用另一角度欣賞大戲,已經足夠。」
攝影:龔嘉盛

+9

學生:平時都有睇粵劇

2017年起,藝術發展局每年舉辦「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計劃,策動不同的社區及學校藝術活動,涵蓋舞蹈、戲劇、音樂、戲曲及視覺藝術。今年聯同春暉粵藝工作坊及一桌兩椅慈善基金,打造粵劇 X K-Pop互動小劇場,以戲劇形式將粵劇及K-Pop結合。短劇演出完結後,設有演後討論及體驗環節,學生可即席隨演員學習造手、水袖等基本戲曲動作。

+3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六年級學生鍾同學及巫同學在欣賞短劇後,親身體驗戲曲裡的「騎馬」動作。兩位均表示,對粵劇有所聽聞,在體驗環節,與老師一起嘗試粵劇動作「幾開心」,鍾同學則指過程「幾難,跟唔到,好尷尬」,又表示「星期日朝早會喺屋企睇粵劇」。

+5

疫情下久違的娛樂

負責活動的鄒老師分享,學校的高小音樂課程涵蓋粵劇,學生對「唱、做、唸、打」早有初步概念。是次安排劇場活動,無非希望在疫情下為學生帶點娛樂,又認為活動對學生的吸引之處,在於能讓學生以生活化的形式接觸粵劇,擴闊視野。

+5

他坦言,學校以往每年也會安排話劇表演,惟因疫情,是次為今年首辦的戲劇活動。活動期間,禮堂內每個學生保持社交距離,舞台與學生的距離亦特意拉遠。「最難係配合學校防疫工作,演員可能會除口罩,要預返適當距離,表演單位能否配合都係學校考慮嘅因素之一。」

大膽融合戲曲K-Pop

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創辦人曾慕雪是演出監製,主力構思下半部的互動環節;張學良則身兼短劇的導演、編劇、編舞。兩位同樣來自舞台劇界,曾慕雪近年則專注於推廣戲曲,是次著手籌辦學校專場,融合粵劇和K-Pop,笑言是「踩隻腳落氹,非常大膽嘅決定」。

曾慕雪指,「近年冇咩興得過K-Pop」,而音樂劇出身的張學良擅長把音樂與舞蹈結合,遂由他主力短劇及音樂創作。張學良坦言,自己並不熟悉戲曲,要將之與K-Pop融合,有一定難度。「臨時抱佛腳都係冇用,唔會明!靠佢(曾慕雪)去聯絡大老倌,但中間係好難溝通,因為西樂有西樂嘅系統,同戲曲係兩種唔同嘅語言。有難度,亦都有易咗嘅地方,如果係一場正式折子戲,叫我創作我都唔敢試。但融合K-Pop,就多咗思考空間。」

曾慕雪表示,初步構思活動時,已計劃讓專業粵劇演員參與,以及加入演員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專業大戲演員嘅腰腿功係唔同㗎嘛!我哋相信係要show quali(展示實力)先至吸引。」然而,採訪當日,演出來到第8場,才首次設有現場觀眾,兩位直言,演員表現更見落力。「小朋友一定要落手落腳郁,或者笑下個老師,咁先入腦!」

+2

撒下戲曲種子

張學良分享,短劇的創作初衷,是希望推廣戲曲。與其灌輸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首先激發孩子的興趣。「我開始鍾意音樂劇,佢(曾慕雪)開始鍾意戲劇,都係因為細個一下子嘅觸發。我覺得令佢哋有興趣,比起講解資訊更重要。如果有2000個學生睇咗,20個學生想學戲曲,50個學生覺得好得意,想睇戲曲,就已經很好。」

曾慕雪分享,構思活動期間,最深刻的是找出戲曲的有趣元素,再以一個嶄新的方式去呈現。「你話畀我聽,『佢係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明呀,但關我咩事?都唔識欣賞。唔好剩係話要保存傳統藝術,係要發展,要同而家嘅人同社會扣返關係。」

她形容,活動就如一本簡單的說明書,讓門外漢初步理解戲曲。「大戲係多元素嘅表演藝術,你可能鍾意個頭飾、鍾意個鑼鼓,如果你有興趣,YouTube係一個海,可以了解你喜歡嘅嘢。如果學生睇完之後,發覺大戲唔係想像中咁老套,就已經足夠,我覺得要咁樣開始。」

作為藝術工作者,張學良認為,藝術的力量,是在陳述事實之外,帶來力量和希望,並想藉活動向下一代傳達祝福。「戲曲係好小眾嘅嘢,但我相信世界好大,其實你鍾意乜都得。世界太混亂,好多年輕一輩冇咩希望,尤其佢哋咁細個,我係想帶出一個祝福。當你覺得無論行邊條路,都行唔通,要記得that’s not the only way(這不是唯一的可能),世界係有無限可能性。只要你唔怕改變,努力去做,點都會行得通。」

相關文章:三八婦女節|女書記任職幼稚園23年 學生大學畢業合照:有滿足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