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童「性早熟」內褲現血漬!飲食習慣錯得交關竟把麵包當正餐
曾有一名8歲女童,由父母帶到診所就診,主因是家長發現孩子的內褲有血跡,一檢查才發現女童BMI高達22.2,還出現脖子後方暗沉、乳房發育等性早熟症狀,家長以為她只是「肉肉的」;問診後才得知女童的從小就愛吃高糖、高油、高精緻澱粉食物,喝調味乳、吃麵包當正餐,體內脂肪過多,會使瘦素濃度升高,促使兒童提早進入青春期。
台灣初日診所小兒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生王律婷提醒,許多人誤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會抽高」,但根據世界肥胖聯盟官方期刊《肥胖評論》研究顯示,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後持續肥胖的機率高達五倍!此外,肥胖還可能導致青春期提前,進而影響身高發育,甚至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王律婷說,這名女童飲食習慣上,從小就偏愛高糖、高油、高精緻澱粉食物,如早餐多以多士、饅頭配調味乳;放學後則愛吃雞蛋糕、麵包或餅乾當點心且正餐幾乎不吃青菜。長期攝取過多熱量、缺乏膳食纖維,導致她的體重遠超出生長曲線。
相關文章:多吃可致性早熟、蛀牙易肥!草莓牛奶、布甸「5食品」孩子別多吃
根據一篇刊登在《BMCpediatrics》期刊上的研究,超重或肥胖兒童發展中樞性性早熟(CPP)的風險約為正常體重兒童的兩倍,過量的瘦素也可能加速生長板的密合,影響身高。另外,孩子在青春期胰島素阻抗會升高,同時間合併肥胖問題,更容易影響血糖與脂肪代謝。這也意味着肥胖孩子可能提早長高,但由於生長板提前閉合,導致最終成年身高受到影響,同時也身處於糖尿病的風險之中。
王律婷提醒,預防兒童肥胖應從飲食、運動、睡眠三方面着手:
1. 吃對不吃多
選擇高營養、低糖飲食,適量補充維他命D、鋅、鈣、魚油與葉酸,尤其早餐至關重要,可降低胰島素阻抗並提升學習表現。
2. 建立運動習慣
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一小時以上。可選擇跑步、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或透過跳繩、足球等鍛鍊肌力。
3. 10點前就寢
充足睡眠不僅有助於記憶與學習,也影響生長發育。學齡兒童與青少年應確保每晚10點至早上7點的睡眠時間,以降低肥胖風險。
王律婷強調,孩子的成長發育與全家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家長若能共同參與健康生活,孩子的改變效果會更顯着。
【延伸閱讀,更多有益兒童發育建議】
兒童身高|牛奶早上喝 不及這時間喝更好?原來這是骨質成長時段
兒童身高|別讓孩子吃得太肥膩 可致性早熟 隨時提早「唔識高」
延伸閱讀:
【本文獲「TVBS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