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小必備|五大中文教學策略 提升學習興趣同時加強語文能力

撰文:林荺晞
出版:更新:

香港人都以中文(口語主要為粵語,也有普通話和其他地方語言,書寫和認讀主要為繁體字)作為溝通的媒介,而大部分學校亦以中文授課。教育局建議先讓幼兒多發展中文方面的能力。
資料來源: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

學習範疇的理念

在幼兒語文教育方面,首要培養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態度。一般而言,先讓幼兒培養聽、說能力,讓他們從豐富真實的語文環境中,接觸不同類別的語文材料,發展語文能力。

因幼兒聽、說的能力發展先於讀、寫能力,學校宜為幼兒提供生活化和富趣味的聽、說經驗,讓他們在良好的聆聽和說話能力基礎上,豐富讀、寫的經驗。

此外,幼兒聆聽和運用普通話的機會日增,學校教師也可以秉持上述原則,因應幼兒的背景和特質,以專業知識和判斷,藉組織有趣和多元化的活動,例如以遊戲、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語境下接觸普通話,以迎合現今香港豐富多樣的語文環境。

學習目的及其相關學習期望舉隅

學習目的: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期望行為:

1. 喜歡參與語文活動,如唱兒歌、聽故事或閱讀圖書
2. 專心聆聽以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樂意用說話與人溝通,或以圖畫、文字表達想法和感受
3. 積極提出問題及回應教師的提問
4. 能從日常對話、生活經驗和故事中,理解事情的時序或因果關係

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溝通態度
期望行為:
1. 與人溝通時表現專注和耐心
2. 樂於與別人交流,態度有禮,會輪候發言
3. 發言時語調溫和,用語恰當

學習目的:逐步建立語文運用的基礎
期望行為:
1. 留意在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語文材料,認識語文的特點
2. 養成閱讀習慣,常常主動看書,並初步掌握閱讀的技巧,如認識文字的方向
3. 能模仿成年人說話的語調和語速,並開始組織表達的內容

教學原則及策略

1. 配合幼兒的語文發展特性和步伐,為幼兒提供綜合式的語文學習經驗,把聽、說、讀、寫經驗自然融入日常教學的情境中。

2. 活動配合幼兒的興趣、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多運用唱兒歌、聽故事、閒談、遊戲、閱讀繪本等策略,豐富幼兒的語文經驗。

3. 鼓勵幼兒專注和留心別人的說話,也指導幼兒有禮貌地作回應,從而建立良好的溝通態度。

4. 執筆寫字需配合幼兒身體的發展情況,學校不應要求幼兒班的幼兒執筆寫字。教師宜先透過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幼兒控制小肌肉的能力(精細動作),幫助他們協調手、眼的動作,並建立方向感和培養正確的坐姿。

5. 待幼兒作好以上的寫前準備,教師可創設有意義的情境,讓幼兒從基本筆劃開始,學習執筆書寫簡單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