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6歲仔入女廁被罵 兒童如廁工具不足?心理學家教你點做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當媽媽帶著兒子外出,人有三急時,你會如何解決?有網民在社交平台分享,目擊一名媽媽帶著約6至7歲的男童進入商場女廁,期間與其他公廁使用者口角,事件引來家長熱議。不少家長憂慮當男童獨自前往男廁,不幸遇到性侵犯時無從追究。有心理學家提醒,家長除了要適時培育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當在公眾地方面對他人指責,也要注意情緒表達。當孩子單獨進入公廁,家長亦宜在門外守候,與孩子保持對話,讓不懷好意的人知難而退。

心理學家建議家長可以:

+4

法例:5歲或以上兒童不得進入異性公廁

日前有網民在facebook專頁「生仔要考牌系列」投稿,表示在尖沙咀美麗華商場目擊媽媽帶著男童進入女廁,有女士隨即面斥「呢度係女廁,男仔唔入得嚟」。貼文指涉事媽媽「語氣勁差,發癲話:『我個仔要去廁所啊!而家係咪唔俾去啊!』」

有網民於「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轉載貼文,有媽媽表示,「唔係因為佢冇自理能力帶佢入女廁,只係想保護佢。世上太多變態嘅人,有啲戀童癖,佢哋真係冇樣睇」,亦有媽媽表示「情願俾人話,我都未敢俾佢自己入男廁」,引來家長熱議。

事實上,政府曾就公廁使用訂立規例。《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第132 章,附屬法例BL)便列明,「在公廁內,任何男性不得進入撥作女性使用的部分,但年齡在5歲以下並由一名女性親屬或護士陪同的男童,則不在此限。」同樣地,「任何女性不得進入撥作男性使用的部分,但年齡在5歲以下並由一名男性親屬或男護士陪同的女童,則不在此限。」

缺乏兒童專用如廁工具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指,香港的公共廁所一般決乏兒童專用的如廁工具。「例如尿兜、座廁,男仔去大人尿兜會唔夠高,會唔會整污糟自己?家長亦要考慮衛生問題。」

他建議,家長可到訪家庭友善的商場。「媽媽帶住男仔,或者爸爸帶住女仔,要去廁所嘅時候其實係幾尷尬。家長可以考慮去獨立殘廁,Family friendly嘅商場有的更設有家庭專用廁所,有一個私人空間俾家長照顧小朋友去廁所。」

適時進行性別教育

不少家長憂慮男童單獨進入男廁,遇上性侵犯時無從追究。程衞強建議,家長可在孩子2至3歲時,開始向他們進行性別認同教育。「等佢哋意識到男仔同女仔身體有咩唔同,知道身體私處唔好俾人睇到、俾人摸。」

除了家計會的免費電子教材,他建議可利用繪本故事、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如何應對性侵犯。「家長喺日常都需要灌輸呢方面知識,點樣保護自己。教小朋友遇到呢啲情況要即刻走,大聲叫,出嚟廁所門口話俾媽咪聽。」

注意情緒表達

程衞強認為,女士們使用公廁時,亦無需過分敏感。「女廁全部都係廁格,以我嘅理解同推斷,女士去廁所都會關門,所以除非你唔關門去廁所、未整理好衫褲就行出嚟,或者喺公眾地方整理衣服,否則就算細路仔入咗去,其實又不需要過分敏感。」

與此同時,他亦提醒家長,當面對公眾人士指責,要注意情緒控制,避免在孩子面前,以不禮貌的方式回應對方,建立壞榜樣。「解釋返『雖然佢好似大個仔,但商場尿兜佢又唔夠高,放心啦,我會俾佢入廁格先去廁所,唔會俾佢周圍望』,禮貌去回應就已經ok。」

戀童癖沒有特定性別 宜提防利誘

臨床心理學家鄧詩琪解釋,戀童癖人士沒有特定性別,除了男童,他們的目標亦可能是女童。「開始時,他們可能會跟孩童建立對話,給他糖果或小禮物,利誘他們;又可能說遺失了小寵物在廁格內,從而引孩童入廁格,作出不適當的行為。」

她認為,父母應該時刻提醒孩子小心陌生人,收取任何東西前亦必定要問准家長,不可以亂取陌生人的東西,也不能跟隨任何陌生人離開父母、進入廁格。在公廁內,不要跟任何陌生人對話,感到疑惑可大叫求救,說「不」和逃跑。

在公廁門外守候 與孩子保持對話

根據《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5歲或以上兒童不得進入異性公廁,鄧詩琪估計,這個年齡界別應是根據孩子升讀小學的歲數而定。「孩子入小學後自理能力會相對提高,保護自我意識也逐漸加強,惟有些小孩可能六歲半才進小學。家長也需要讓孩子提高警覺,留意異常的情況或陌生人的舉動。」

她建議,當媽媽單獨帶着年齡較大的男孩子,如果情況許可,可以使用傷殘人士的洗手間或家庭共用洗手間。如果孩童要單獨去公廁,家長必定要在公廁外守候。「跟孩子保持對話,讓不懷好意的人更警惕行為,知難而退。」

學習分辨不安全人物

鄧詩琪表示,對於孩童來說,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善良和可靠的,難以辨別好與壞,因此家長要仔細說明,哪些舉動是不當的。「例如觸碰你的身體,絕對是不能,可多作角色扮演,讓孩子更了解什麼行為是不當的,更掌握不同情況。」

她建議,家長教育孩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題目,愈早、愈多、愈仔細便愈理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管理身體的主人,絕對可以說『不』,不容許別人觸碰自己的身體。多與孩子傾談,怎樣判斷和分辨安全和不安全的人物。若果不幸遇上不懷好意的人,必定要大叫求救、推開對方丶逃跑和立刻回到家長身旁。」

資料來源:電子版香港法例

相關文章:在職媽所託非人 5歲女被誘到殘廁非禮 社工:宜教孩子Say No

按圖了解如何教幼童保護自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