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個人履歷(Personal Portfolio)的重要性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每年升中派位放榜,筆者總會和相熟的校長朋友「八卦」叩門和收生情況。一些名校校長向筆者表示叩門者眾,要面對「生多額少」的「幸福煩惱」。校長和收生主任一方面安排為叩門生面試,一方面審閱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個人履歷(Personal Portfolio,以下簡稱履歷),工作量確實不少。

不同學校對就申請入學及叩門時提交履歷的方式各異,一些嚴格規定編輯方式及內容,一些由申請人自行決定如何設計,一些則不收取個人履歷。「是否需要製作履歷?」「如何製作履歷?」「怎樣才算出色的履歷?」「學生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或比賽,怎麼辦?」每年都有家長向筆者和教學團隊提出以上問題。筆者將於本文分享履歷的作用及其必要性。

履歷不是「用完即棄」的工具

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申請學位時才會準備學生的履歷,整理活動及獎項時方發覺資料不齊,甚至遺失部份證書。其實學生的履歷不單是申請入學的工具,而是記錄學習經歷,匯總學生成就與努力的記錄表。家長應協助學生定期整理學習履歷及其中所列資料,培養學生有系統地記錄學習生活的習慣。學生定時整理記錄,檢討過往學習經歷,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的優秀之處。

履歷是介紹自己的好媒介

現今學生可以參加的活動繁多,社交圈子廣闊,常有機會向不同機構和人員介紹自己。定時為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求學片段做記錄,有需要時發送條理分明的履歷介紹自己,總好過臨渴掘井,匆忙準備。學習生活多姿多彩的學生,介紹自己時往往千頭萬緒,容易不知重點,這類學生更需要多花時間疏理自己的學習經驗,才能去蕪存菁地介紹自己。

履歷是有笑有淚的回憶

除認識自己和向人介紹自己外,履歷上的每一欄都是學生的一步一腳印,是記錄學生成長的回憶合集。筆者小時候沒有建立整齊的履歷,不少證書已經遺失,但有次整理舊文件,看到一張閱讀報告比賽的嘉許狀,也勾起筆者不少青蔥歲月的回憶。長大後回望,若當年有好好紀錄學習生活,可以回顧自己的成長,一定非常有趣。

記錄的價值

若把履歷當成申請入學的工具,每欄每項都要閃閃發光,一些學生和家長也許會認為自己或子女的履歷乏善足陳。然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寶貴、只走一次的學習經歷,就算不是金光燦燦,一樣彌足珍貴,值得記錄。

世界越發瞬息萬變,為了快速有效裝備自己,個人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愈來愈重要。要安排好個人化學習,就要掌握自己的學習經歷,習慣記錄和運用數據,定時更新履歷將是一個好開始。

為了珍貴的回憶,為了有效安排個人化學習,筆者希望莘莘學子開始定時更新履歷,習慣有系統地整理學習數據及資料。

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董事兼升學面試首席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十四年間舉辦逾百場家長講座,創下兩千名高小學生成功考入傳統名校的紀錄。

鄧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