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反叛是必經階段?醫生:未及早正視可演變成反社會人格障礙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子女愛爭辯、說謊、不守規矩、攻擊他人等行為,無疑令父母極為「頭痛」,如父母只認為小朋友踏入反叛期而輕視,可能會錯過及早發現對立反抗症的機會。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暨精神科專科林美玲醫生提醒,如小朋友的對抗行為持續逾6個月及影響與人關係,應及早求醫。「如未能及早改善,情況持續可能會演變成品行障礙,曾有幼稚園生因此症而傷害金魚令其死亡,更甚者長遠可能惡化成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風險比常人高。」
本文作者: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 暨精神科專科林美玲醫生

當小朋友出現反叛行為,如正值青春期且行為屬突然改變,林醫生指出,這比較大機會是步入反叛期,但如果小朋友仍處於幼兒階段,家長便應留意這可能是對立反抗症。林醫生解釋:「對立反抗症是常見的兒童精神問題,患者會長時間出現對抗行為,最早可在學前階段出現病徵。」

(photoAC)

4成ADHD患者有對立反抗症

對立反抗症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關係非常密切,林醫生表示,有數據顯示,有4成ADHD患者同時患有對立反抗症。因為ADHD的小朋友或會因學業、行為、情緒問題而經常被責罰而有挫敗感,沒法建立自信和成功感,但事實上他們根本難以控制自己,認為無人了解自己,因而漸漸發展出對抗行為。

管教欠一致 子女判斷行為對錯界線模糊

對立反抗症另一個主要成因則是父母管教方式,林醫生提到:「如小朋友重覆犯錯,父母時而強烈責罵,時而輕輕帶過,『時鬆時緊』會令小朋友無所適從,甚至一旦出現對抗行為時,他們根本沒法判斷行為對錯。」更甚者,如家長未有及早發現和改善小朋友行為,當問題越趨嚴重,可演變成品行障礙,有機會傷害他人,長大後有更大機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障礙,甚至破壞法紀。

應因事制宜 賞罰分明助小朋友改善行為

改善對立反抗症須經專業人士評估,找出癥結所在,及盡快改善問題,例如小朋友患有ADHD,或有需要服藥改善病情;若然是父母關係欠佳或有情緒問題,便應先盡快處理個人情況;如是父母的管教不一致,便應盡快調整,訂立明確的賞罰準則,設下界線,協助小朋友守規矩及改善行為。

個案:幼兒階段現品行障礙 從多方解決

一位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本身患有輕度ADHD,因家中經濟狀況轉差,父親轉工後需奔波中港兩地,母親則獨力照顧兒子同時兼顧工作,多方壓力下患上抑鬱症,父母始疏於管教。漸漸地,小朋友開始出現對立反抗症的病徵,在校表現轉差。後來更發現他會抓起及玩弄公公飼養的金魚,導致金魚死亡,行為顯示小朋友有品行障礙。

經醫生評估後證實小朋友患上對立反抗症,不過因為他的ADHD症狀輕微,暫不需服藥。另外,醫生建議先治療媽媽的情緒問題,同時亦尋求親友幫助,以減輕照顧壓力。學校亦讓小朋友擔任「環保大使」,讓他獲得認同感。經過一段日子努力後,小朋友已未有再出現對抗行為,升上小學後成績亦有所改善。

本文作者: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 暨精神科專科林美玲醫生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 暨精神科專科林美玲醫生

點擊即看「童SEN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