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各區體感溫度直迫40℃ 兩大類中暑要知 涼住冷氣都中暑?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熱浪持續襲港,今日(28日)全港多區的氣溫衝破30℃,部份地區的體感氣溫更突破40℃。不過,到底體感溫度是如何測量?中暑原來亦有分兩大類?

本港多區上午氣溫衝破30℃。(天文台網頁)
本港多區體感溫度亦有大約40℃。(「香港地下天文台」網頁)

坪洲錄得42.9℃體感溫度

截至今日上午11時,天文台在全港各區均錄得30℃或以上的高溫,大美督的氣溫更高達34℃。天文台亦指出,本港今日天氣酷熱,下午局部地區有一兩陣驟雨,全港各區平均最高氣溫可達33℃

而在體感溫度方面,香港民間氣象組織「香港地下天文台」在全港多區亦錄得接近40℃的紀錄,當中坪洲及西貢分別錄得42.9℃及42.7℃的體感溫度。

▼同場加映,熱抽筋、熱衰竭、中暑症狀知多啲!(按圖了解👇👇👇)

+9

相關文章:中暑|拆解熱抽筋、熱衰竭、中暑症狀 出現這個情況應暫緩降溫

兩大體感溫度指標

所謂體感溫度(Apparent Temperature)是指將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轉換成同等之溫度。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與相對濕度的綜合影響。

據「香港地下天文台」曾解釋指,體感溫度主要可分為「酷熱指數」(Heat Index)及「風寒指數」(Wind Chill)兩個相對普及的指標。

酷熱指數

在夏天濕度高的日子,由於皮膚上的水份難蒸發,因此身體會感覺較悶熱。隨着氣溫不斷上升,但戶外活動時又無法透過休息、喝水等方式降溫,就有機會出現體溫過高、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對此,美國國家氣象局便根據氣溫及相對濕度制定「酷熱指數」,當「酷熱指數」超過40℃時,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當指數超過55℃時,隨時會出現中暑。

風寒指數

人體外本身有一層暖空氣保護,但刮大風時風會吹走這層暖空氣,令身體感覺寒冷。由於美加地區經常在冬季時刮起大風,因此當局利用氣溫及風速制定「風寒指數」,表示在特定的氣溫及風速下人體所感受到的氣溫。

當風寒指數偏低時,市民應避免外出,以免凍傷皮膚或出現體溫過低,造成危險。

▼同場加映,運動飲品、能量飲品大不同!(按圖👇👇👇)

+5

相關文章:飲水|能量飲品、運動飲品大不同!專家推運動前後補水時間係呢啲

逗留冷氣房亦會中暑?

而在中醫角度而言,據註冊中醫師何捷豪早前受訪指,中醫一般會把中暑分成「陽暑」及「陰暑」兩種,「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長時間在高溫下進行戶外活動而中暑,稱為陽暑。而陽暑最簡單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在高溫日子進行行山、跑步等戶外體力活動。何醫師亦建議這些日子可稍作午睡,有利元氣恢復,因為暑熱天氣下體力特別容易消耗。

然而,不少人都想趁好天氣到郊外遊玩。這個情況下,何捷豪醫師便提醒要盡量避免直接曝露於陽光下,要用雨傘和帽等防曬裝備,並應盡量減低活動強度,每隔一至兩個小時便在陰涼處小休15分鐘,避免體力透支。「補充水份時,應選擇清水或電解質飲料,避免茶或咖啡等利尿飲品。而老人家及體弱人士避開日照充足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才進行戶外體力鍛煉。」

而陰暑則與陽暑相反,主要是因過度避熱貪涼而得。「長時間逗留在冷氣房、過度吃生冷者,最易得陰暑。」要預防陰暑,除了要避免過度生冷的食物外,補充水分亦以室溫水為佳。此外,從高溫的戶外進入充滿冷氣的室內時,應盡快抹乾汗水,並穿上外套,以免著涼,「身體與體表溫差太大的話,不利於散熱。」

▼同場加映,7個最佳的飲水時機(按圖了解👇👇👇)

+10

相關文章:飲水須慎選多飲未必健康? 飲錯四種水可致死 飲水時機知多啲

夏天宜多吃瓜菜 忌過量肉類

要在夏天增強體魄,避免病倒,何醫師建議最直接可從飲食著手。夏天飲食原則應以清淡為主、多瓜果蔬菜,尤其是絲瓜、節瓜和冬瓜等瓜類食物,有利於消暑及補充水分。

肉類方面,何醫師直指:「夏天吃太多肉類,不符合中醫的養生原理。」他解釋,夏天暑氣盛而「暑氣必夾濕」,濕氣則傷腸胃,所以夏天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食少腹脹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下,再多吃肉類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腸胃負擔只會更重。

當然,想在夏天養生亦不必完全戒吃肉。何醫師指,肉類當中可選豬肉和鴨肉,兩者性涼,適合暑熱季節食用;相反雞肉、羊肉及牛肉,三者性味皆為甘溫,在夏天食用溫熱屬性的肉類容易助熱,不利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