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猝死有跡可尋 逾半個案曾響警號 兩種除顫器可救人一命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早前氣溫急降,加上渣打馬拉松復辦(2月12日舉行),不少人都關心「猝死」(sudden death)的問題。醫學上「猝死」指各種非預期性的突然死亡,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本港在1997年曾做過調查,該年有1,208宗猝死呈報個案(猝死為法定須呈報),而男女比例為2.5:1。

李醫生指,當排除部分年長多病人士的個案後,大部分猝死都和心臟問題有關。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可引致心律不正及即時危險,這是造成大部分猝死的原因。而男性患冠心病比率較女性高,所以猝死也以男性較多。

猝死有跡可尋 留意身體警號

她提醒,臨床所見,其實有一半以上的猝死個案,都曾出現某些相關症狀,並不一定完全無跡可尋,只要及早警覺便有機會防止猝死。

警號1. 因心律不正,令心跳突然急速和紊亂,以及心跳短暫停頓,可能只是停頓幾秒,有機會引起感覺暈眩,甚至失去知覺或近乎失去知覺等症狀,「這是最直接及比較嚴重的警號,應盡快諮詢醫生。」李醫生表示。

警號2.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症狀包括心絞痛,覺得胸口「翳住翳住」,尤其做運動時更明顯。此外就是做運動時感覺「唔夠氣」,尤其和平日相比突然差了,都屬於常見警號。

「有部分個案發生後,家人都表示病人曾出現類似上述的警號,但可能不太為意,或因工作忙而忽略了,打算過一段時間才處理,諸如此類,最終猝死就忽然來到。所以有這些症狀的話要盡快找出原因,有機會發現心律不正,並有機會及早阻止它發展成猝死。」李醫生表示。

除顫器可救人一命

只要及時檢查出心律不正,現時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是植入除顫器,「植入後等於有一個全天候監察的儀器,隨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發出電擊,令心跳回復正常,預防猝死成功率很高,可達90%以上。」

現時有兩類除顫器:傳統植入式除顫器,以及皮下植入式除顫器。李醫生表示,兩者預防猝死的成效相若,主要分別在於:

傳統植入式除顫器

需將一條電極通過血管引入心臟並加以固定,再連接植入皮下的除顫器,電極負責接收心臟電波的訊號,以及在需要時發出電擊回復心跳。

皮下植入式除顫器

電極連同除顫器植入皮下,無需引進心臟,同樣可接收心臟發出的電波訊號,以及在需要時發出電擊,好處是無需把外來物放進心臟,併發症較少,也避免了心臟內的電極將來會老化破損,而需要做手術更換的問題。

「不過,並非每一個病人都適合皮下植入式除顫器,需經過測試證實皮下植入的感應和電擊有效才可採用。通過這測試的病人,可有多一個選擇。」李醫生表示,「除顫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如何找出有需要植入除顫器的人士,只要找到的話,其實是有方法可防止他們猝死的。」

除了有症狀警號人士,李醫生建議以下人士加強警覺,有機會及早發現自己心律不正:

1.定期體檢人士,可把靜止心電圖納入檢查項目。

2.注意家族歷史,若家中有人曾經患冠心病,或在較年輕時突然去世,值得考慮諮詢醫生,及早做一些較詳細的檢查。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