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生死有時│被指長期醜化殘疾人士 「爛面」傳統遭炮轟不合時宜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憑《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Bohemian Rhapsody)贏得奧斯卡影帝寶座的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他在《007: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中飾演恐怖組織首領Lyutsifer Safin,而他在戲中的「爛面」造型就是承襲傳統,皆因在大部份占士邦系列電影出場的反派,他們臉上都會有先天或後天的殘疾。然而這悠久的傳統,已經有聲音認為它不合時宜。

由奧斯卡影帝雷米馬利克飾演的反派,其造型承襲傳統「爛面」。(《007:生死有時》劇照)

致力提倡殘疾族群人權的作家Jen Campbell早前在Twitter撰文,指每部占士邦的製片人應該反思要求反派「爛面」的做法。她寫道:「每次製作完成新一部占士邦的電影後,電影的製作人都被要求重新考慮反派毀容的造型設計。然而他們每一次的回覆,都說他們並不在乎。而《007:生死有時》也不例外,這一次我們遇到兩位面部毀容的反派,我們真是太幸運了。」

《007:生死有時》再一次因為反派的爛面造型而遭到批評。(《007:生死有時》劇照)

Jen Campbell認為毀容就等於反派的普遍觀念是有害的,並解釋為何慈善機構Changing Faces要發起「I Am Not Your Villain」(我不是你的反派)活動,以及英國電影協會其後宣布不再贊助任何採用視覺差異作為反派形象的電影。

之後Jen Campbell繼續發文炮轟,指這情況並不僅在占士邦系列電影出現:「毀容和殘疾比喻為反派的情況,其實並不僅限於占士邦電影,想想看,無論在犯罪片、恐怖片、漫畫、兒童讀物,這種元素都無所不在。」

由Christoph Waltz飾演的魔鬼黨首腦Ernst Stavro Blofeld,其造型都被指醜化殘疾人士。(《007:生死有時》劇照)

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演員兼主持人Adam Pearson也認為,通常面部毀容或有疤痕的角色都是電影的反派:「其實這比喻已經不合時宜,我的意思不是要禁止壞人有疤痕,或是誘導他人不要去戲院,我的意思是現在是時候表達清楚,其他類型的角色也能帶有明顯的視覺差異。」

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演員兼主持人Adam Pearson(左)都曾經發聲批評這情況。(《皮下之慌》劇照)

至於占士邦系列電影的監製Michael G. Wilson曾在2012年受訪時解釋,部份反派角色殘疾或毀容,是原著小說作者Ian Fleming設計角色的傳統,而他們殘疾的特徵,與他們背後的人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最後他指出這項傳統會一直延續,但並非每次都會使用,要視乎人物設定是否合適。

占士邦系列電影的監製Michael G. Wilson曾解釋是原著小說作者Ian Fleming的傳統。(《007:生死有時》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