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5天已預示台灣未來4年局勢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解放軍圍台軍演「聯合利劍—2024A」在進行中,台灣立法院繼續混亂如戰場。5月24日一早,對立陣營的立法委員就在會場內爆發肢體衝突,還有女立委扭成一團;會場外,傍晚時分已聚集了數以萬計執政民進黨的支持者,民進黨因立委人數不夠,就發起民眾力量反對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稱這是「黑箱」。

這一切發生在新一任總統賴清德宣誓就職的五天內,預示了下來四年台灣內外趨緊的氣氛。

解放軍這次演習雖然較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時規模更大,但截至24日下午尚未見實彈,卻公布了錄影,戰術展示的意圖大於實際演習。按官媒說法,這次演習是為了懲戒「獨」性前所未有的賴清德,並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發出嚴重警告。

所謂的外部勢力,官方所指的顯然是美國。至於美國在賴清德5月20日那篇被形容為「台獨自白書」的就職演說中扮演什麼角色,外界一度充滿不解與疑竇,這兩天也漸漸明朗。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宣誓就職。(台灣總統府提供)

今年頭幾個月,台灣評論界一度樂觀地認為,中美已就共管台灣達成了共識。他們的例證來自於中美台三方官員今年來的頻密互動,尤其是4月中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罕見地到北京會晤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讓人以為中美都套好招了,將合力穩住台海局勢。

豈料,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比前任蔡英文、李登輝更進一步,展露更明顯的「兩國論」色彩。人們不得不相信,賴清德演說的基調至少是獲得美國默許;北京方面憤憤不平地認為,賴清德的演講根本就受美國指使,解放軍演也為了做給美國看。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論述,來自廈門大學的資深兩岸關係專家劉國深。劉國深在接受《深圳衛視》採訪時,直批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背後充滿了美國人的算計」,美方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員訪台,原來是去「指導賴清德的這次演說」。劉國深也批評,賴清德被當作美國向中國大陸政府施壓的棋子與打手,台灣被美國當成與中國大陸交換的籌碼。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台灣總統府提供)

台灣著名評論人郭正亮則推論,美國是最近才轉態,主因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本月中訪華後,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展開全面合作,北京也拒絕美方的要求停止對俄出口軍民兩用設備,導致美國相當惱火、隨後決定打台灣牌,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放行」。對此,中國深感被美國所騙,因此祭出又快又急的「聯合利劍—2024A」,擺出陣勢示威。

郭正亮坦言這只是他的直覺,並沒有證據能核實。但除此之外,各家也提不出第二個理由,能解釋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為何出現意外。

這幾天的跡象顯示,美國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內容,事前就知情並支持,否則國務卿布林肯不會很快發表聲明祝賀。另據台灣駐美記者報道,當被要求評論賴清德所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避而不答,只表示就職演說中的特定用語應詢問台灣官方。

在23日北京開展圍台軍演後,不具名的美國高級官員「強烈」呼籲北京保持克制。美國24日再與盟友英國、加拿大等七國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允許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即將於本月27日舉行的年度世界衛生大會。

5月20日,賴清德宣誓就職,並於台府內接見「美國出席觀禮特使團」。(台灣總統府提供)

連日來,中美兩個大國圍繞台灣加劇角力,擂台在台灣海峽,陣前對峙的是兩岸雙方,背後發生作用的有美國,主題是中美大國爭霸,還有美國總統拜登在選舉前輸不起的烏克蘭戰爭是另一短期潛在主題。過程中,美國與中俄的陣營對峙態勢更為明顯,雖仍稱不上冷戰時代重臨,但也愈來愈類似。

今年4月以來,中美的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外交戰都在升級。中國產能過剩成了中美摩擦的新熱詞,美國本月宣布制裁20家涉嫌協助俄軍事工業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公司,又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在賴清德就職後,北京也採取反制,先後對15家美國公司和軍工企業實施制裁。

+8

從大局看,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這輪角力帶有些許表演的成分,因為北京眼下的戰略重點絕不是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美國也不會為了台灣而捲入戰端。這意味著海峽兩岸爆發武力衝突的可能性仍很低,但倘若美國以為可以無成本地以台灣海峽為籌碼,而中國又不得不回擊以示強,則必推高擦槍走火的風險,對區域和平蒙上陰影。

據說,一些民進黨人對解放軍演還內心竊喜,認為這有利於他們將在野黨打成「中共同路人」、「賣台舔共」,在台灣立法院的鬥爭中取勝。若真如此,這確實只是短視心理。台海成為中美角力的擂台,大國共管的時候共管、該交易的時候交易,台灣失去戰略自主能力,受損的還是在地人的福祉。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