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大廈|消防處長:最致命是濃煙蔓延 巡2千次屢見防煙門楔開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4月發生的華豐大廈三級火再次引起社會對舊樓消防問題的關注。消防處處長楊恩健表示,消防處的專責小組過去一個月已約見所有傷者及目擊者、並利用科技模擬火警情況及起因,暫時認為防煙門楔開,令濃煙可沿著樓梯蔓延,與引致的傷亡有關。他續指,消防處因應事件調整風險為本巡查機制,優先巡查舊樓、多商住處所的樓宇,這些樓宇在未來數月內會至少先巡查一次。
他又表示,香港目前有239幢集賓館及商住用途的舊式樓宇,其中5幢賓館數目多,包括重慶大廈。

4月10日,佐敦華豐大廈發生奪命大火,揭法團拖足16年仍未完成消防安全指示。(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在今日(26日)播放的無綫電視《講清講楚》訪問表示,消防處在華豐大廈三級火發生後,已成立專責小組去處理調查,並在過去一個月約見共44位傷者及目擊者,也有利用科技模擬火警情況、及起火原因,暫時調查所得,大火始於一樓有雜物起火,續因一、二樓有防煙門楔開,濃煙沿著樓梯蔓延。他指,防煙門楔開與引致傷亡有關。

他表示,「最致命嘅應該係啲濃煙」,他指出,火警時發現有些樓層被人楔開了防煙門,令濃煙沿著樓梯上升,這樣有機會令人吸入濃煙,從而暈倒甚至死亡。

提到事前的消防巡查,有否發現防煙門楔開,並作跟進,他指針對華豐大廈,過去三年有51次巡查,當中也包括防煙門楔開的投訴,處方也因應這些投訴發出過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不過,他也表明:「防煙門楔開係人為因素,其實幾時楔開我哋好難去知道,去到火警事後調查,就真係有啲防煙門楔開。」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中)進一步解釋華豐大廈火警。(資料圖片/林振華攝)

楊恩健續指,消防處因應事件調整風險為本巡查機制,優先巡查舊樓、多商住處所的樓宇,過去一個月已巡查2000次,發出600張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當中一半涉阻塞走火通道,另一半則涉防煙門楔開。

他又指,以往針對消防風險高的樓宇,一年至少會巡視一次,惟因應華豐大廈,現已加密巡查次數,同類樓宇至少會在數月內先巡查一次,之後也會再檢視是否需要加強。

楊恩健接受《星島日報》訪問中則提到,香港目前有239幢集賓館及商住用途的舊式樓宇,主要集中在油尖、深水埗和灣仔區,其中5幢大廈賓館數目較多,包括重慶大廈、美麗都大廈、 先施大廈、新興大廈、平安大樓。

楊恩健在節目中進一步表明,難以派員看守防煙門,要靠教育提醒市民,但他指,一年內重犯、因同一問題遭發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的話,現行機制下,處方會直接提告,未來都會考慮加強對重犯個案的執法力度。

▼4月10日 佐敦華豐大廈3級火救援情況▼

+8

就有些大廈長期未能遵辦消防指示,政府正擬今年7月修例,包括賦權消防處、屋宇署,為未遵辦消防安全指示的業主代辦消防安全改善工程,事後收回費用。

他指,在商住樓宇公共地方的改善工程,很常因法團和財務問題未能進行,目前超過10年仍未遵辦「消防安全指示」的樓宇,有200多幢。被問到代辦工程的做法,會否令業主失卻主動遵辦消防指示的動力,楊恩健回應指,當局需要作出平衡及估算。

他續指,現時已有委員會涵蓋屋宇署、消防處、業界及專家等成員,修例後,委員會將以3個月時間,除了考慮哪些樓宇長時間未遵辦消防指示,也會考慮消防風險高,訂出框架、制定機制,以定出要先代辦工程的大廈。

楊恩健在節目上也重申走火的方法,建議市民如打開門已見到煙,應回室內暫避;如打開門無煙,則應帶備逃生三寶(即手提電話、門匙、濕毛巾),從最近樓梯疏散,不過,若然發現樓梯有煙、即使是稍薄的煙,也應該選用另一條無煙的樓梯逃生,當發現不同樓梯都有濃煙,則應返回屋內暫避。

▼華豐大廈法團指數年前走火通道曾堆積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