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救生員|食環署從未發現假證 拒答核查方式 議員促建查冊庫
私人泳池聘用無牌救生員風波,《香港01》追查發現,將軍澳一個私人泳池的19歲救生員2023年9月癲癇症發作溺斃,原來死者持有偽冒救生員證。負責監管私人泳池的食環署,去年底曾表示巡查逾2.8萬次,從未發現「A貨」。記者追問食環署以往巡查泳池如何核查救生員身份,署方人員手上是否有救生員名單等,至今沒有回覆。
署方昨(6日)宣布將於泳季加強巡查,又要求私人泳池聘請救生員前核查身份,有救生員工會歡迎做法,但認為最有阻嚇力的方法是盡快有判頭或假救生員被判刑。立法會議員何敬康則認為若要堵塞漏洞,一定要有完善的救生員電子查冊資料庫,惟拯總稱資源不足,食環署亦不願「泵水」,難以提升核查救生員的效率。
食環署假救生員零發現 拒答如何判斷證件真偽
私人泳池由食環署監管、發牌及巡查,救生員則由拯溺總會培訓、考核及發出救生員證件。《香港01》1月15日向署方查詢,過去三年巡查私人泳池的次數、如何判斷救生員證件並非偽造、署方手上有沒有持證救生員名單等。查詢至今超過一個半月,署方沒有回覆。
食環署2022至2024年9月巡查私人泳池超過2.8萬次。根據署方去年11月回覆,署方曾向拯總查核187個救生員的證件,並未發現問題個案。
暑假加強巡查 稱會向拯總核實證件
食環署至昨日(6日)發新聞稿,表示今個泳季起,泳池持牌人聘請救生員前,要先核對其身份證明文件、救生章及救生手冊,亦要記錄資料。食環署在七、八月加強巡查,稱會向拯總「核實救生章的有效性」。如發現假救生員,署方會報警處理,泳池亦可因屢次違規而被取消私人泳池牌照。
何敬康:食環署職員都唔識分真假
立法會議員何敬康認為增加巡查「有好過冇」,但若要堵塞漏洞,一定要有完善的核查系統才可以提升效率及執法能力。他說現時拯總並沒有電子版的救生員名單,往往查核需時,食環署巡查時亦沒有名單作依據,成效亦不彰。
他舉例交通警員檢查司機駕駛執照時,會「Call上台」即時核查,但救生員並沒有類似的系統。何敬康說:「一比較之下,就見到救生員查冊系統完全沒有效,需要很大的改進才能追近……你問食環署職員點樣分真假,佢都唔識分。」
拯總有意成立電子查冊資料庫 求政府「泵水」被拒
何敬康近月多次與拯總以及食環署開會,引述拯總希望成立電子資料庫,方便查核及署方巡查。不過,礙於資源及人手不足,希望政府「泵水」資助,否則可能要求救生員繳交年費以營運資料庫。他又指食環署知悉假救生員情況有多嚴重,亦認同需要一個更有效的查冊系統。
他們(食環署)認為責任在於拯總,拯總非常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但資源不足。當資源不足的時候,政府亦有監察的責任,那麼政府是否應該分擔部份資源?我認為是應該。
工會:歡迎食環署措施 望抽出瘀血
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指,以往會所聘請救生員並不嚴謹,亦擔心沒有足夠救生員當值、關閉泳池會引起住客投訴,因此當有救生員上班時,會所職員便「隻眼開隻眼閉」,不會仔細檢查和核對證件。胡啟榮歡迎食環署的措施,認為有助堵塞現時的漏洞,「抽出瘀血」,惟成效需視乎署方巡查的密度。
胡啟榮:未有判刑點會有阻嚇性?
青衣灝景灣有救生員稱不懂游泳,惹起同事疑心及報警,該懷疑假生員後來被捕。在天水圍,亦曾有青年涉嫌藏有他人救生證及身份證,繼而揭發嘉湖山莊鄉村俱樂部聘請多名假救生員,五人被捕。兩宗案件至今未有人被起訴,警方早前指仍在調查。(另見稿)
胡啟榮指,聘用假救生員的判頭每月可賺30萬元。至今多宗假救生員案件未有判刑,他反問「點會有阻嚇性」。他希望警方嚴肅處理案件,否則政府的執法行動形同虛設。
【3月7日下午4點半更新】《香港01》偵查報道於3月7日早上7時發布,食環署同日下午約4時回覆:指過去三年巡查私人泳池超過3萬次,在2024年曾向拯總查核187個救生員的證件,並未發現問題,但就未安排足夠救生員發出三次警告,兩宗為口頭警告,一宗為警告信;巡查時會核查救生員人數、救生員證及救生紀錄手冊等證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