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了關鍵時刻 政策制定須有章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確診數字繼續每日以高達一千宗攀升,周五(11日)錄得的確診數字就達1,325宗,形勢非但未有回落的跡象,疫情傳播的速度更是比想像中迅速,而且死亡個案更已再度出現。香港大學醫學院周四(10日)發表了疫情推算數據,預計本地確診數字將進一步攀升,並首次提出政府應積極考慮各個應對方案,尤其是現時已經到了考慮「封城」措施的可行性。為此,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記者會上更以「急不容緩」形容現時的情況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推算,即使政府施行最新的社交距離措施,疫情似乎都難以受到控制,最高峰或會導致2.8萬人染疫,1.1萬人確診,而因出現重症而入院的數字更會達468人,令醫療體系迅速崩潰,死亡人數更會在6月達到高峰,接近一千人因為疫情而過身。而假如2月23日復課後,部份防疫撤銷,死亡人數更將上升最少三倍,達6993人。然而,港大團隊提出,假如政府能夠及時採取持續的封城措拖,死亡數字則或許能控制在115之內。面對當前疫情的變化,政府無疑已經不能排除所有方案的可行性,當前應是制定各項應變方案,把握應對疫情的時機,絕不能坐以待斃,甚至失去應變疫情的意志和決心。

本港疫情蔓延多區,本月初元朗的檢測中心大排長龍。(鄭子峰攝)

考驗政府治理能力時候已到

這一波疫情來勢洶洶,尤其是現時病毒Omicron的傳播率達7.2倍,即一宗個案可以造成另外7人確診,形勢可謂甚為嚴峻,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在這個時候,作為香港特區的首長不但不應該再拘泥於各種小節,擔心外國傳媒、商會或本地商界精英的批評,而要以香港最大的利益為前題,考慮所有方案的可行性,對所有可能發生的形勢進行研判分析,把握應對疫情的時機和空間。

而包括政府的專家團在內,社會已提出各項應對疫情的措施方案。除了港大醫學院發表的推算和應對方案,袁國勇教授早前亦提出以逆向隔離,保護長者或長期病患者等未受感染及未接種疫苗的高危群組,避免他們受到感染。而其他的專家學者亦已經詳述了全民檢測、疫苗氣泡,梁卓偉甚至拋磚引玉的「封城」措施是應當前對危機的關鍵。怎樣應變因而是考驗這任政府的決心和膽色。假如政府仍然像早前實落疫苗氣泡的措施一樣舉旗不定,最終只會是再次錯失應對疫情的時機。若屆時面對大量死亡個案,政府將是難辭其究。

梁卓偉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封城遏止疫情。

「封城」不應被排除於考慮方案之外

各種方案都是茲事體大,社會和政府都需要時間消化接受。當每日的確診數字都仍然以過千宗上升,而且病源追蹤和香港醫療體系亦明顯地已經出現不勝負荷的情況時,政府亦不能貿然排除任何方案於考慮之外。誠如特首林鄭月娥周二(8日)記者會所言,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及醫療體系不崩潰是至為重要的公眾利益。目前就更是到了事不避難的時候,是時候考慮一切的方案,並為香港作出最合適的選擇。病毒不會等候最佳的方案出現,政府更是需要及時作出應對方案,香港社會的安全才可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