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訪台|台海危機不能亢奮 中央決心不能低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一連兩天到訪台灣,並與蔡英文等台灣當局人員會面。中國早前發出嚴正警告,指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的話將會帶來包括軍事回應在內的嚴重後果。一些人以為這代表中國要干擾佩洛西專機降落,例如伴飛迫降甚至將其擊落,不過周二晚佩洛西專機順利降落台灣。

一些激進的愛國民眾大呼失望,甚至認為中央膽怯不戰。相反,台灣以及香港則有人得意洋洋,恥笑中國的警告及底線不過如此。然而,中共政權的行動向來不是意氣用事,而是有耐性長期執行政策以達到目的。佩洛西事件的後果肯定不只軍演,而是陸續有來。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台海危機的嚴重性,或者套用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給民粹冷靜機會

事實上,對專機出手甚或發動武統只是坊間猜測的說法,官方警告從來只謂「軍事回應」。而軍事回應也有不同程度,未必就指武統。正如我們曾經分析,對專機出手只會徒令佩洛西成為烈士,也很可能將中美兩國核大國捲入戰爭,對中國沒有好處。現在武統的代價也必然巨大,勢將打斷中國發展的步調。中國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並非無可選擇。

+10

期望統一兩岸的聲音可以理解,但部分人情緒過於亢奮,已經成為一種民粹,顯然不是好事。中央政府要對14億人民負責,絕不可能意氣用事。一些人拍腦袋地認為只要中方立場強硬,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也是沒有理據的想法。就好像佩洛西訪台前,有人以為只要中國劃出紅線警告,美方便會知難而退,這證明了只是主觀意願。

當民眾感情超越理性、主觀想像蓋過客觀現實,這就是民粹的表現,值得我們警剔。北京顯然沒有被民粹牽着鼻子走,這次中央作出的回應合乎理性,正好給予過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一個冷靜的機會。只有能超越於民粹衝動,靜下來思考問題的,才算是真正的勇者。正如蘇軾的《留侯論》中就有一段謂:「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爲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讓我們拭目以待

冷靜下來有些人也許會問,為什麼當初要劃底線作警告,甚至提到有軍事回應?既然沒打算擊落專機或者出兵,那豈不是自曝其短,遭人笑話嗎?然而這些想法都過短視,我們不應將目光只局限於一兩天之內。

就以2019年香港的政治動盪為例,中央對「港獨」劃下紅線,當時盛傳中央將派解放軍南下鎮壓。但中央終究沒有派出解放軍,冷靜應對也不代表中央膽怯,或者不敢亮劍。翌年北京便推出《港區國安法》,有效地止暴制亂,頓時瓦解了港獨勢力。雖然單憑《港區國安法》不能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但中央當年沒有選擇武力鎮壓亦是明智之舉,突顯其有耐性做準備,有節奏、有手段地行動。

以同樣的邏輯觀之,中央對佩洛西訪台的回應是多是少,我們不能夠現在作判斷。事實上,在佩洛西專機降下的一刻起,北京的行動已經展開,包括宣布於本月4日至7日間在台灣周邊幾乎包圍式地進行實彈演習行動。中央政府亦對台灣出口到內地的食品作出限制,並公布了禁止企業與「台獨分子」合作的命令。這些均超越了以往只作口頭抗議的行動。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很可能還不是回應的全部,中央將按台灣及美方的形勢再作合適後續行動,對台所施加的壓力很可能會與日俱增,直到「台獨」勢力改變他們的行為。

比起姿態及「出氣」,重要的是結果如何。如果「台獨」分子以為中央對佩洛西訪台的反應代表其怕事怯懦,那就是很大的錯誤判斷,他們在不久將來勢要為現在的行為付出代價。看似能夠隔岸觀火的我們,也應藉此機會正確認識兩岸形勢,尤其是中共政權對主權統一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