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無障礙設施欠完善 民建聯冀政府改善區內配套打造無障礙社區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民建聯南區支部今日(5日)指出,南區不少地方欠缺無障礙設施,在巡視過區內50處公共設施後,發現四大核心問題,如盲人引路徑有膠粒或膠條鬆脫,反令視障人士及長者出行風險增加。

就區內無障礙出行實況提出5個改善建議,如強化觸覺引路系統、及設立專用無障礙上落區等,希望政府改善無障礙環境,實現社區共融。

民建聯南區支部今日(5日)舉行「無障≠無阻?關注南區無障礙設施出行改善」新聞發佈會,就區內無障礙出行實況提出5個改善建議‧。(張偉楠Facebook)

民建聯南區支部指,南區是本港人口老化的「重災區」,區內不少長者需靠枴杖或輪椅出行,但區內一些無障礙設施欠完善,如不少無障礙道路接駁位不通,他們近來亦收到不少居民投訴,民建聯認為無障礙設施需求是日益增加。

在巡視過區內50處公共設施後,民建聯南區支部發現四大核心問題,一是無障礙標示系統有缺失,如盲人引路徑有膠粒或膠條鬆脫,令視障人士及長者出行有困難,更增加了安全隱患。

其次是交通接駁設施缺乏無障礙設計,如的士站並沒有斜台,不少輪椅使用者無法上車,需要優化。

民建聯陳學鋒指,南區是本港人口老化的「重災區」,區內不少長者需靠枴杖,或輪椅出行,但區內一些無障礙設施欠完善(張偉楠Facebook)

民建聯又發現,區內部行人斜道,石排灣及赤柱大街等,有路段坡度過陡、影響通行安全;而且地面不平,有不少樹根在路面上,使居民有機會被絆倒。最後是區內升降機數量不足及維護不良,如田灣邨天橋便沒有升降機,影響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流動性。

民建聯南區支部建議,有關當局應強化觸覺引路系統,每季度清潔觸覺路徑,添加反光條,提高夜間能見度,及使用高防滑物料,降低事故風險;設立專用無障礙上落區,確保輪椅使用者安全上下車,並引入適合輪椅的士;定期檢查通道安全,必要時維修升級,加入防滑地面和安全扶手,確保符合無障礙標準,以及加快升降機建設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