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覓433公頃棕地100公頃正荒廢 料建10萬伙 倡代替明日大嶼

撰文:王潔恩 梁晉穎
出版:更新:

政府於曾委聘顧問展開棕地研究,發展本港共有1,579公頃棕地,當中有450公頃具發展潛力,惟最終僅47公頃棕地將發展公營房屋。
綠色和平聯同本土研究社今日(10日)舉行記者會,發現單計北部都會區,已有433公頃具發展潛力的棕地,惟至今仍未納入發展。他們亦指,在上述433公頃的棕地中,有100公頃棕地並無任何作業,最長荒廢14年,相信有望在4至5年內變成熟地。
他們估計,若政府以中低密度發展上述一半土地,料可建約10.9萬伙房屋,較過去6年公屋建屋量多,故建議政府毋須推行明日大嶼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以免犧牲大自然環境。

綠色和平及本土研究社按今年3月及8月的衛星圖及實地考察,分析北部都會區的範圍,從而選出適合作短中期發展的棕地。本土研究社研究員蔡諾正解釋,有關棕地須符合一定條件,包括已開展或擬議發展計劃邊界外的1公里範圍內、離主要幹道約10分鐘車程、面積達2公頃或以上的棕地群等。

他們舉例指,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附近一帶,共發現了108公頃棕地,其中沙江圍及沙江村更覓得50公頃的大型棕地群。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張嘉敏強調,50公頃絕不零散,而且緊貼洪水橋/廈村新發展的界線,故相信較容易操作。

100公頃棕地正閒置 最長14年

此外,他們發現當中有100公頃棕地現正閒置,由於毋須重置、平整土地等,故將可更快提供建屋用地,有望加快至4至5年內可變熟地。

當中位於錦田新潭路以東及沙埔村一帶,閒置棕地面積達21公頃,最長閒置達14年。張嘉敏表示,該址現時處於荒廢狀態,被鏟平後已長滿野草,加上鄰近政府物色的棕地選址元朗沙埔用地,故證明該址有發展潛力。

另一幅棕地則位於長春新村,面積逾5公頃用地多年前已被剷平,大部份空置了14年,野草比一個人還要高。

比明日大嶼更實際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認為,有關棕地可以在6年內提供433公頃用地,即217公頃住屋用地,相對「明日大嶼」要用15至20年去興建200公頃用地,絕對更快而且成本更低,亦更符合現屆政府提速建屋的目標。

她建議,特首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應訂立任期內發展棕地的目標及KPI,並應制定合理重置本地工業的棕地政策 。

「明日大嶼」建議在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發展局:人工島是土地供應重要一環 政府繼續致力推進

發展局回應稱,為回應社會對房屋及經濟發展的期望,政府致力增加土地供應,當中包括發展棕地。在新界共約 1,600 公頃的棕地中,有一半因其位處在發展區內,或因為其露天運作模式和周圍環境及發展不協調等原因,而將陸續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以更善用土地和提升效益。

就有團體提到位於北部都會區內的棕地,發言人指相當部份正是上述將會陸續發展的棕地,已被多項政府或私人發展計劃所涵蓋,或已被納入不同的發展研究,例如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研究的經修訂範圍、流浮山、尖鼻咀及白泥地區的土地用途檢討,和元朗南第三期發展增加發展規模檢討研究,其中一些大型新發展區已開始施工。

局方重申,增加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屋及經濟發展需求,必須多管齊下;中部水域人工島是香港整體土地供應策略重要一環,政府會繼續致力推進這個重要的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