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喬疑虐兒】中心回應:孩子性格反叛要更嚴厲 專家指互信已失

撰文:梁蔚澄 李欣愉
出版:更新:

今日一段疑似虐兒片段在WhatsApp群組中瘋傳,片段為柏喬教育的幼兒班上課情況,一位導師因小朋友反叛而扯起小朋友的衣服及用手指篤她的頭部,而小朋友則不停哭泣。不少家長及網民回應事年「好變態」、「好過份」,中心則發聲名指「小朋友性格非常反叛,我們要更嚴厲」,專家指出這樣的行為已令導師及學生之間失去互信,亦會影響小朋友的日後發展。

疑似虐兒片段連環圖:

+37
柏橋教育在其Facebook回應事件。(柏橋教育Facebook截圖)

導師扯衫、篤頭 教育中心:大家不了解老師

柏喬教育提供18個月至3歲學前幼兒班,並有五感及左右腦發展課程,是次片段為約兩歲的幼兒班,教育中心在專頁發聲明,承認片段是他們中心的情況,並指出他們_是「預留空間俾家長拍攝,就是提高透明度,對得起學生,家長」,並「承認我們中心是嚴厲的……非常唔明白為何她第一堂要拍片流出。」她們稱「非常歡迎大家親自來觀堂。」她們並指出「絕對對得起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到來的都是思想一致的家長。」

網民及家長回應:

社工:她們以為壓制小朋友就是成功

社工Natalie認為導師的行為不恰當,如果孩子做出「反叛」行為,而導師這樣拉扯及篤頭,根本就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試想想,如小朋友真的扭計,只是以責罵及拉扯的方式對待,然後小朋友就在一旁哭泣,結果如何?結果是什麼也沒處理便放學。」而導師以壓制作處理手段,很可能是因為過往以這樣的方法成功令「反叛」孩子「變乖」,認為這就代表成功,才會繼續採用此方案。

(VCG)

其實這樣的處理,可能會使小朋友負面情緒壓抑,然後轉化為另一些不恰當行為出現。又有一些孩子,當下就會直接作出愈來愈強的反抗行為。如上述所言,導師根本沒處理孩子真正面對的問題,更嚴重的是,二人的互信已失,因為沒有人會信任一個動手打自己的人。中心指孩子的「性格反叛」,社工Natalie強調,導師眼中的「反叛」,有可能是因為不了解小朋友的情況及無充分的溝通下,而得出的一種偏見而已。若用心了解孩子所需,就可循孩子需要溝通解決。

Natalie指,如果小朋友做了一些行為,大人認為不恰當,可先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並和平溝通。例如當看見孩子動手打人,了解後發現原來孩子是想向別人打招呼,便可解釋給孩子聽,打招呼可以用揮手或說聲Hello等方法表達,並不是用手拍對方,同時亦向孩子解釋,拍打對方會令別人感到痛楚,是不恰當行為。當孩子感到自己需要被明白,而且有替代方法滿足需要,很多時候孩子就會停止不當行為。

(VCG)

精神科專科醫生:兩歲的孩子並不存在曳或不曳

慈善組織維樂天聯席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指出小朋友有不同的性格,應以不同的方法處理,如果小朋友扭計,首先要讓孩子冷靜下來,如劃一個冷靜圈或冷靜閣,並有耐性地告訴她做了什麼影響別人或不當的行為。但另一方面,其實兩歲的孩子並不不存在曳或不曳的問題,導師應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例如是否身體不適?當日太早起床?課堂活動有些改動,可能是轉了帶她去洗手間的老師,令她不適應而哭泣?以上等等可能性,老師應了解孩子的問題後,有耐性地處理。

她指出導師的處理方法無助解決問題,對兩歲的孩子而言,小朋友亦難以理解老師責罵或如此對待的理由。孩子接收太多負面情緒會影響其自信心及自我價值,而片段中有太多的拉扯,這樣的暴力行為並不能解決問題,亦有可能令小朋友覺得只要用暴力便可解決問題。

幼兒叛逆行為的應對:

在需要干預孩子時,避免使用"No",以免培養對抗情緒。當孩子想,而你不想的時候......

(此為社工Natali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