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創科】高階數學考生創新低 科技人才供應「斷纜」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本月11日(下周三),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將是重點之一。探索發展新科技,往往涉及高階數學知識,如人工智能背後便要懂得整理和運用大數據。不過,應考中學文憑試高階數學科目的考生,今年已跌穿7,000人水平,創六屆以來新低,較首屆少逾一半。港大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指出,這導致大學理學及工程院系出現新生根基薄弱情況,令香港科學及科技人才供應弱本港競爭力。【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系列 4之3

(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為何高階數學對創科重要?處理大數據在於如何運用利算法(Algorithm),將雜亂無章的數據變得有條理;當這些數據愈多,機器便能看到當中模式,作出預測,成為人工智能最大用途。所以學生需要有高階數學根基,才可掌握如何整理數據,若然高中時沒有修讀,則難以解決科技或工程問題。近年大學理學院或工程學院都會取錄到一些沒有修讀高階數學課程的學生,需要在他們入學後才惡補,將高中三年時已應學曉的知識,趕在大學首年學懂。

數學延伸部分考生少於7000人

新高中課程2009年推行,數學是四個必修科之一,分為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後者再分為M1微積分與統計和M2代數與微積分,屬於高階數學,但學生可以只讀必修部分。院校收生時,除個別指定課程外,不會給予修讀兩個部分數學的考生額外分數,未能鼓勵學生修讀延伸部分。

考試及評核局資料顯示,2012年首屆文憑試有15,438名日校考生應考延伸部分,佔當屆總考生22%,其後每年數學延伸部分考生持續下跌,今年只有6,776人應考,僅及總考生的13%,當中M1微積分與統計應考人數僅餘5%。六屆文憑試以來,整體文憑試日校考生由70,109人降至今年51,008人,減幅27%;不過同期應考數學延伸部分的考生,則減幅達57%,足見愈來愈少高中生修讀數學延伸部分。

2016年八大的理學科、工程科和科技科共取錄6,568名學生,另醫科則取錄2,008人,但當年只有7,489人應考兩科數學延伸部分,當中只有 6,808人考獲2級或以上,顯示這類含高階數學知識的課程,有機會取錄了「未夠班」的學生。

港科院:46%高中生「文中無理」

徐立之任院長的港科院今年1月初發表研究報告,在受訪的154間中學中,83%指個別大學不將M1和M2視為一個完整選修科目,收生計分時較「輸蝕」,導致學生不選修;完全沒有選修理科科目的文憑試考生,由第一屆的43%升至2016年的46%,顯示新學制標榜「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淪為空談。

徐立之說,從報告看到「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人才突然間斷纜,我們發現是高中升大學這個階段,出了最大問題」。他在今年6月再次指出,愈來愈少學生高中時選修高階數學和理科科目,故他們如在大學選讀工程或理學課程,因缺乏基礎,考試時數學成績偏低;香港即使欲發展創科,卻無足夠人才,情況令人擔憂。

徐立之指修讀高階數學的高中生人數減少,將令香港科技人才「斷纜」。(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大學收生制度令學生專注必修科

到8月時徐立之更批評教育局,在2010年猶如「用槍指着大學校長」,要求大學宣布大學最低入學門檻,為中英數及通識依次考獲3322級,令學生只專注於該四科,沒時間修讀科學或高階數學,大學的工程學院因擔心收生不足,唯有先接受沒有修讀高階數學的學生,再讓他們入學後追回原應已具備的知識。

如何解決這個考生只求入大學,避修高數的困局?徐立之強調並非要推翻新高中學制,他建議數學科分三個程度,分別給文科、商科和數理科學生修讀;大學工程學院收生時,要求學生要在中學,先修讀商科和理科的數學。

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江紹祥也關注數理人才出現斷層,他表示,初期大學並沒有特別鼓勵學生修讀數學延伸部分,令兩科邊緣化,工程和理學院系近年才發現收生出現困難,現時中大、科大等院校已調整收生政策,令有修讀延伸部分的學生較為有利,從而鼓勵學生修讀。

新高中學制推行至今已踏入第九年,教育改革由2000年提出至今也已有十多年,一些積累的問題逐漸浮現,加上現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當局應檢視現時教育問題,提供足夠誘因讓考生均衡選科,好為香港各方面人才不致出現失衡斷層。

上文節錄自第80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0月3日),原文題為《科技人才供應「斷纜」 新高中修制 誘學生讀不容緩》,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0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8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