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反擊來了! 中國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撰文:江川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1日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及鋁鋼材新增25%關稅,並對鋁材徵收10%關稅。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周日(4月1日)發出通知,即日起向美國入口的豬肉和水果等商品加徵15-25%關稅,強調是要平衡美國對中國鋼鐵和鋁產品徵稅的損失。中國商務部望美方盡快撤銷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措施。

中國4月1日宣佈對128項美國製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對中國造成的損失。

其中對美國進口的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25%,對水果及相關製品等120種商品加徵關稅15%,4月2日生效。

中方認為,美方對入口鋼鐵和鋁產品徵稅,侵犯中方利益,所以向世貿組織通報了中止減讓清單,平衡美方對中方造成的利益損失。

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中美貿易戰已擦出火花,中國會後發制人;不過商務部發言人就留有一手,希望美方盡快撤銷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措施,使中美貿易回歸到正常軌道。又指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應通過對話協商,避免後續行動對中美合作造成更大損害。

(CCTVPLUS)

一文看懂中美關稅變化:最終加徵多少?降多少?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12日下午3時,A股收盤之後,《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正式公布。中美雙方承諾於5月14日前採取舉措,同步調整關稅稅率。
關鍵問題在於,關稅新政生效後,中美雙邊加徵關稅水平到底是多少?本次降幅有多大?

先說結論:中國將在90天內將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從125%降至10%,美國將在90天內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從145%降至30%,雙方降幅相同。

商務部發言人12日下午發表的談話對此作出了清晰解釋:「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

中美本次採取的舉措,其實都分為兩步。

中美貿易談判:圖為2025年5月12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右)與貿易代表格里爾(左)於瑞士日內瓦會見傳媒。(Reuters)

我們逐個來看,先看美方。

(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

這意味着,美方在4月2日對華加徵的34%的「對等關稅」中,其中24%的加徵關稅暫定實施,10%的加徵關稅則繼續保留。

(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

這意味着,美方由於遭到中方反制而進一步加徵的關稅,也就是分別於4月8日和4月9日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從第一輪的34%先後提升至84%和125%,兩次提升幅度分別是50%和41%,都在這次得到取消。

一個簡單的數學算式是:50%+41%=91%。這也就是商務部今天所說的,「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2025年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新華社圖片)

中方的舉措,也與美方的相對應。

(一)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

這首先意味着,對美方「對等關稅」的關稅反制措施中,中方比照美方舉措,對於最初對美商品加徵的34%關稅,暫停24%,保留其中的10%。

第二,「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提到,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由34%提高至84%;「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6號」提到,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由84%提高至125%,同時也是在這次公告中明確強調了對於美國若再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這也就意味着,中方兩次對美進行反制而加徵的關稅稅率,50%和41%,都在本次談判後降了回來。這也對應了商務部發言人所說的「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雙方降幅相同,但最終加徵關稅水平其實並不一致。

這是因為,今年以來,美方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兩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累計已額外加徵20%關稅。而美方對華加徵的這20%關稅,在本次聯合聲明中沒有提及,意味着依然有效。

當然,中方也分別於今年兩次宣佈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例如2月宣布「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3月宣布「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關稅」。

同樣,這兩次反制而加徵的關稅,也不在本次調整加徵關稅的範圍之內。

2025年5月9日,瑞士日內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中瑞雙邊會談時聽取發言。(Reuters)

總而言之,在本輪中美關稅談判之後,美方自4月2日後對華加徵關稅也降低至10%,但加上此前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加徵的20%,最終加徵關稅水平為30%。而中方於4月2日後對美加徵關稅降低為10%,但仍保留因反制美方藉口芬太尼問題濫施關稅,而採取的對美方部分輸華商品所加徵的關稅。

同樣值得注意的,還有中方的第二個舉措:「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什麼是「非關稅反制舉措」?舉個例子,4月9日,中方宣布「將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這就是其中一種非關稅反制舉措。

取消相關舉措,無疑是對推進中美恢復正常經貿關係的重要一步。這也表明,面對美方採取的舉措表示出的誠意,中方的立場也如此前所強調的那樣,「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

「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不斷加強互利合作,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共同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商務部發言人12日強調。

文章轉載自深圳衛視直新聞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