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研改善升遷挽留醫護 范鴻齡︰服務30年 升級機會得一次

撰文:張美蘭 陳倩婷
出版:更新:

公營醫療系統千瘡百孔,如病床及人手不足、輪候診症時間冗長,制度的弊病並不能靠一張藥方治癒。有「公職王」之稱的范鴻齡去年12月甫接掌醫院管理局主席一職,旋即設專責小組研究醫管局的可持續發展。
偏偏在諸多棘手問題擺在眼前,遇上世紀疫症新冠肺炎爆發,范鴻齡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很榮幸與同事並肩「打呢場仗」。雖然小組工作進度受影響,但他立下的三大改革目標不變,包括挽留人才、發展智慧型醫院及改善軟硬件,目光放遠至未來30、40年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好醫療服務。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專訪|范鴻齡:亞博開足二千床人手仍充足 港僅缺硬件

我咁多年做過咁多嘢,都未試過後悔,接受咗就要做。
范鴻齡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已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如何挽留人才及發展智慧型醫院。(梁鵬威攝)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在范鴻齡上任一個月後揭開序幕,至今已8個月。過去他曾出任多個公職,縱橫商界,亦直言今次應對疫症具挑戰性,「好榮幸可以同同事參與世紀疫症打呢場仗。」

研挽留人才 發展智慧型醫院 改善軟硬件

尤其現時疫情嚴峻,擔當此公職吃力不討好。被問到會否後悔當上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斬釘截鐵說不後悔,「並非每個主席有這樣的機會(抗疫)。」他續說:「我咁多年做過咁多嘢,都未試過後悔,接受咗就要做。」

疫症突然殺出,阻延了范鴻齡部份改革大計。他之前籌備專責小組研究醫管局的可持續性,訂定三大範疇,銳意找到良方,包括改善員工的升遷待遇以挽留人才、發展智慧型醫院,以及着手改善公營醫療的軟硬件,例如為未來30、40年的人手做估算,從而提出建議運作模式,「醫管局一定要改變先做得到。」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提到,大部份護士的晉升機會少,當局將探討改善措施。(梁鵬威攝)

研增護士醫生升職安排

范鴻齡舉例說,公立醫院護士約有28,000人,但大部份人晉升機會少,例如由註冊護士升為資深護師,「在一個機構服務30、40年,升級機會得一次,對整個事業途徑不太吸引。」

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病床長期逼爆,醫護人員流失率屢創新高。醫生及護士的流失率在過去4個年度均超過5%。范說,正正是「又忙到死,升級機會又得一次,病人越來越多。呢啲全部都要諗辦法,工作環境都需要改善」。

此外,過往亦有前線醫生反映要參與太多會議,難以專注臨床工作,他說會研究增加醫生培訓及晉升機會,「如何挽留好的醫生留在公家醫院,對可持續性好緊要,你無人咩都假。」

盼醫管局多奇難雜症病人 留住非想搵錢醫生

對於挽留醫生,他提到理想是仿效法律界,「法律界最搵錢的律師全部係私人掛牌的大律師,但做法官的話唔搵到錢,但地位就好崇高。我哋醫管局可否做到呢樣嘢呢?想搵錢的醫生,你畀多多錢都留佢唔住,佢咪出去搵錢、做名醫。留醫管局的醫生係咪可培訓機會多啲,令佢哋奇難雜症都可在此做?」他指出,近年啟用的兒童醫院可探討多做科研工作,目標是當亞洲頂尖的兒科典範,這對醫生有吸引力,「錢我哋畀唔到,如果要搵錢,唔會做法官架。」

正如政府律師及私人執業律師相比,提高一倍人工都無吸引力。
范鴻齡

將探討加強公私營協作

紓緩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的另一方法,是將部份病症分流至私營市場,以往的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包括白內障手術及癌症等。范鴻齡說,工作議程亦將探討加強公私營協作,但他同時指出,當局需顧慮如何保持質素,更重要是會否更多同事辭職往私家執業,「例如好多專家,我哋呢度已經好少,將工作外判,出面向他們一招手,連呢啲都走埋。要取個平衡。」以人工關節手術為例,在公院輪候時間很長,病人可轉予私醫,「我哋負責一部份錢,呢度骨科醫生會否受到吸引辭職出去?判咗出去,(公院輪候)條龍一樣咁長。」
 

被問到可否提升公院醫生薪酬待遇解決問題,他再以律師作比喻,「正如政府律師及私人執業律師相比,提高一倍人工都無吸引力。」

促再增醫科生學額 以解決醫生短缺問題

為增加醫生人手,他說當局會同時招聘海外醫生,近年亦成功招攬在英國畢業的醫生來港,截至今年7月13日,共有26名有限度註冊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當中20人於英國取得醫學資歷。但長遠而言,他認為仍要增加醫科生學額,才有助解決醫生短缺問題。

范鴻齡又說,專責小組另一目標是發展智慧型醫院。目前當局以將軍澳醫院及天水圍醫院作試點,利用5G技術令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遙距為手術室內醫護提供意見,亦要求他們以電子方式撰寫病人排版,讓臨床系統的診症資料可快速供不同醫護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