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男患輕度認知障礙 接受抗類澱粉蛋白藥物 如常工作旅行

60歲男患輕度認知障礙 接受抗類澱粉蛋白藥物 如常工作旅行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當出現輕度認知障礙時,若能及早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近年醫學界發現,在未出現徵狀前,可透過「新型血液檢測」及早找出潛在患者;早期患者則可透過靜脈注射進行「抗類澱粉蛋白藥物」治療,針對發病根源,清除大腦斑塊,延緩病情。本港一名60歲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接受此治療約10個月後,已可如常工作及旅行。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 經治療後如常工作旅行

一名60歲商人黃先生因記憶力下降,經常忘記物品的擺放位置,求醫檢查,結果發現腦部開始萎縮,腦中有異常蛋白,最終確診輕度認知障礙。接受「抗類澱粉蛋白藥物」治療約10個月後,其認知狀態得以維持,生活能力未受影響,能如常工作、旅行、處理銀行帳目等。老人科專科醫生勞思傑指出:「即使患者已進入阿茲海默症病發階段,早期介入適當治療仍能延緩病情惡化,不僅有助患者保持自理能力,亦可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

老人科專科醫生勞思傑指,早期介入適當治療仍能延緩認知障礙症病情惡化。

新型血液檢測 可提早找出高危人士

勞醫生解釋,阿茲海默症在發病初期,大腦會異常出現「類澱粉蛋白」(Aβ)沉積,形成「類澱粉蛋白斑塊」(Plaque);「Tau蛋白」則異常磷酸化,導致「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當這些斑塊和纏結不斷堆積,最終導致腦細胞死亡,引發阿茲海默症。患者初期會出現輕微認知障礙,至晚期大腦將嚴重萎縮,最終導致患者喪失身體機能並致命。

近年醫學界發現,透過「新型血液檢測」可在徵狀出現前篩查出阿茲海默症的潛在患者,以提前預防。勞醫生指,阿茲海默症早在病發數十年前便已出現「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異常,這些蛋白質被視為此病的重要生物標記。「p-tau 217」是其中一種磷酸化「Tau 蛋白」,能在病發前20年精準偵察出阿茲海默症患者,並能辨識陽性「類澱粉蛋白」,準確度達90%,成效與「腦脊髓液檢測」(CSF)相若。

另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則可全面、準確篩查出已有早期徵狀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若有懷疑,醫生通常會安排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或腦部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作進一步診斷;並按需要進行「腦部類澱粉蛋白正電子造影」(PET)或「腦脊髓液檢測」,更精準地診斷病情。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指出,「抗類澱粉蛋白藥物」能針對病症根源。

用抗類澱粉蛋白藥物 早期改善率可達51%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指出,近年醫學界研究證實,「抗類澱粉蛋白藥物」能針對病症根源。相比對照組,使用「抗類澱粉蛋白藥物」的患者生活功能退化速率可延緩27%;研究亦顯示,病情較輕的患者使用此藥18個月後,改善率高達51%。新療法不但能延長患者的生活自理期,維持患者生活質素,並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