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裝備租借公司結業 低於一折清二手營具 店主:長痛不如短痛

疫情過後,香港人紛紛外遊,行山露營的熱潮退散,對戶外運動產品行業的影響陸續浮現。Tent一Tent經營租借露營用品服務10年,在疫情曾經每年收入過百萬,但近兩年市場急劇惡化,由大舖搬細舖也捱不住,決定今月結業,以平價出售不同二手營具。Tent一Tent店主Dennis形容結業是「happy ending」,他表示約八成生財工具已被低價賣走,但仍有不少睡袋、睡墊、摺椅等裝備待售。被問到會否肉痛,Dennis感嘆:「長痛不如短痛,再落去就到肉。」

訪問Dennis期間,遇到有客人來買營具。他可謂半賣半送,將一些天幕杆賣給客人。客人對睡墊的充氣泵有興趣,聽到100元一個後有點遲疑,Dennis即劈價至80元,他說:「價錢全部有得傾。」
自從5月底在社交網站公布結業清貨後,Dennis表示已經賣出8成的營具,很多保養較佳、名牌出品的舊營具已被識貨之人買走。他說:「我們都入過很多牌子產品,真的是一折以下賣出去,例如Snowline的枱。」他當年用約千元買來的日本DOD金字塔營,百多元賣走;零售價過千的Osprey露營背囊,他亦以三百多元一個放出去。
6月結業 希望清走所有露營裝備
儘管只餘兩成營具,但各種裝備仍接近放滿層架。Dennis及店員Sa向記者介紹,露營用的高背摺椅40元一張,在層架上還有超過20張;小摺凳則10元一張,放滿了一個環保袋,估計都有20張。這兒充氣睡墊放了半層架,60元一張;那兒睡袋塞滿了一層架,80元一個。用高山氣的小型爐頭亦有一堆,40元一個。他表示最難清的是蛋殼睡墊,還有一大堆放在頂層的角落。
店主Dennis:長痛不如短痛
Dennis從層架底部拿出一個仍在透明膠袋裏的全新四人營,本身打算用來做後備的,如今也割價出售。他說:「是外國牌子,你在出面買這個營,都應該要4000元,現在有人出800元都會賣。」
這個倉店合一的辦公室租約至今月底,Dennis暫定6月20日為結業日,希望在之前清倉;若果到時還有營具沒有人買,他打算捐給慈善團體。這樣半賣半送清走生財工具,肉痛嗎?Dennis說:「長痛不如短痛,再落去就到肉。」
大學三年級創業 由3套營具起家
Dennis在中學時參加童軍,開始喜歡露營。他在大學唸市場及管理學,在大學三年級時獨自創業。他說:「都想學做生意,那時想過不同行業,例如開補習社,但初始資金要十幾萬,錢比較多,我沒有那麼多預算。一開始,我用幾千元買了三套營具(出租),在Facebook上宣傳,真的有客人,一路有人需要。」由2015年開始,他從3套營具起家。
畢業後兼職營運 夜晚放工交收營具
大學畢業後,他一邊上班,一邊在工餘營運租營生意。他說:「夜晚6、7時放工,趕回家拿營具,一個人揹兩三套出去交收,跟住還要安排夜晚的時間清潔營具。那時未租倉,營具都放在家中。都幾辛苦。」他還記得試過晚上11時趕去上水交收。漸漸地,他愈買愈多營具,累積了一班熟客,也儲起了一筆創業資金。
2018年全情投入 觀塘租舖擴充規模
在2018年,他決定全職經營租營生意,在觀塘租了一個500呎的工廈單位,月租1.3萬元。他說:「那時,我已經擁有做到六、七十人生意的營具,一星期可以做到二、三十張訂單。我在舖頭等客人來交收,一定好過我全港四圍去。」那時露營風氣逐漸普及,生意很快便上軌道。他說:「會覺得努力有回報,我付出心機去做,會有人見到。」
疫情生意好 一年收入達130萬元
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令香港的戶外市場進入一陣狂熱期。封關下,港人不能外遊,行山及露營成為港人熱捧的活動,齊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Dennis也承認,疫情那幾年生意非常好,尤其是限聚令放寬後。
在高峰期,他擁有300人份量的營具,只計營帳都有100隻。他透露,那時旺季每周可達5至6萬營業額,一年有130萬元收入,交收的人龍都排到店外的走廊。他說:「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即是中秋節到復活節之間,基本上倉庫個個星期都是吉的。」他補充,在夏天淡季的生意額只有旺季的約一成,一個月只餘一兩萬收入。
曾聘用逾十名員工處理營具
客人通常周四、五上門取營,周末去露營,到周一還營,所以Dennis需要在周一至三清理好客人用完的裝備,並準備接下來周末的訂單。在全盛期,他請了十多位員工,分工合作,「都是兼職(員工),但做到好像全職一樣」,感嘆這門生意都是賺辛苦錢。
他說:「三四個人處理營,兩個去洗碗。睡袋要用洗衣機洗,洗完要入好,又要兩三個人負責,還有枱凳呢!一次過還80張凳回來,要逐張枱、逐張凳打開出來檢查,清潔乾淨再收好。」那時候,店舖下午1時開門,往往要工作到凌晨3、4時才下班。
為保持營具乾爽長開冷氣
Dennis認為客人大部分都珍惜營具,更會在還營前稍作清潔,但他都遇過不少糟糕的狀況,例如客人去完沙灘露營,營帳混雜濕泥沙最難處理。他需要掛起營帳,開大冷氣吹一晚,待營帳乾後再抹沙,十分耗時間。為了好好儲存營具,保持乾爽,他需要長期開冷氣,「真的試過有個月要4000元冷氣費」。
營帳以外,煮食用的露營鍋具亦需要每次清洗。他說:「最骯髒的套鍋,我見過有次是煮意粉的。他應該煮完之後,蓋上蓋就直接拿回來。那是白汁意粉及咖哩。嘩!一揭開蓋那刻……」他表示遇到太骯髒的情況,都會向客人收取清潔費。
他感謝當時的一班員工:「大家一齊落手落腳去做,真的是落場「砌」!最難得的是,沒有人偷懶,大家真的是一支團隊地去運作。」
回想這10年做生意的苦與樂,最苦莫過於每次面對客人歸還後的營具,真的令人大叫救命,而最令Dennis滿足的是與客人的溝通,彼此交流露營資訊,當中洋溢人情味,他說:「令你的露營之旅玩得再開心點、再舒服點,是我希望做到的,找到滿足感。」
疫情後生意大減 去年搬舖節省成本
2023年疫情過去,Dennis的租營生意從高峰急瀉下來,由過百萬營業額跌到7、80萬,到2024年再跌至四十餘萬,跌幅驚人。為節省租金成本,他由觀塘搬到葵涌,辦公室面積減半,同時扔了不少營具,希望可以捱下去。他嘆道:「2023年後、2024年搬舖到現在,都已經耗盡我之前所賺的。」
結果,他發現生意趨勢仍然向下,未來亦見不到這個行業有反彈的跡象。他說:「最高峰時可以一年120、130(萬),其實現在我估計一年得30萬。如果你再減人工、租金,真的衰過打工!基本上是蝕錢,由2023年蝕到現在。」他的租營公司目前剩下一名員工。
店主Dennis:happy ending
對於是否繼續經營,Dennis表示考慮了一年多,當他發現今年復活節的生意也未能達標,便下定決心「斬纜」。在5月底,他在Facebook公布結業,宣布清倉,歡迎不介意二手營具的朋友來購買,他寫:「絕對開心價!志在可以交給下一位主人,繼續發揮它們的價值。」
10年心血,就此結束,說不捨,怎會沒有,但人始終要面對現實的無奈。
沒有債台高築,不用傾家蕩產,Dennis認為這樣已經算美滿結局。他說:「我重新找到一份全職工作,正職那邊已上軌道,現在結束這一邊,以這樣的形式,我覺得都叫做比較happy ending。」
Tent 一 Tent 行山露營用品租借服務
地址:葵興葵榮路13-19號錦濱工業大厦9樓927室
營業時間:1400-2000(例休三六;到店前請先預約)
WhatsApp:5229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