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後影評|丹尼波爾活屍寓言「虛無世代」行屍走肉如何安身立命

「我們在非洲一步一步地走啊走/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走啊走/靴子靴子靴子靴子/上上下下地動!戰爭沒有休止!」——Rudyard Kipling 〈Boots〉
在小男孩與父親首度外出前進本土時,透過歷史的戰爭場面以及Rudyard Kipling的經典名詩〈Boots〉,實在太為點題,地獄絕非充滿業火與酷刑,只是不斷地像是行軍軍隊一樣緩慢前行,走啊,走啊,無止盡的走,沒有任何救贖。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28年後》劇照👇👇👇
能讓丹尼波爾(Danny Boyle)、阿歷士嘉倫(Alex Garland)一起雙雙回歸,更決心大膽與兩部前作的「天」、「週」不一樣,一口氣跨越了28年,電影一開始便講明原本擴散至歐洲本土的病毒再度被防堵,英國再度成為海洋上的孤島,獨立於歐美體制之外,沒有政治,沒有醫療,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仰賴著上天安排,更在這及開頭出現了猶如「成年禮」的獵殺活屍,《28年後》(28 Years Later)卻在兩位傑出編導的鏡頭裡,展現一種異常的詭異美感,漫天星斗點綴黑夜,漲潮退潮吞沒一座小島的路,骷髏頭堆積成塔,整部電影具備強烈的空間感。
在歐洲的三不管地帶,不知是否生死的英國女王照片垂掛廳堂,斑駁痕跡的英格蘭國旗隨風飄盪。
【圖輯】點圖放大重溫《28週後》劇照👇👇👇
這不就是一則敘述英國脫歐之後的荒謬影射嗎?什麼都是假的,想像中的皇室是假的,小家庭是假的,成年禮也是假的,只有自己才能重塑微型的社會。
因為是奧斯卡殿堂等級的丹尼波爾、阿歷士嘉倫,兩人就是要讓《28年後》增添時代感的厚度,小男孩史派克(阿爾菲威廉斯 飾演)首度出征,跟在驍勇善戰的帥氣父親傑米(艾朗莊遜/Aaron Taylor-Johnson飾演)之後,兩人在英國本土禍福相倚,費盡一番心思之後才好不容易逃出,卻又因為意外得知母親艾拉(祖迪高瑪/Jodie Comer飾演)的病情可能有解,只得再度踏上一場蠻荒之旅,第二趟路卻才是真正的「成年禮」,史派克面對來自瑞典的外地大哥哥,面對他口中的「維京人」、「狂戰士」,首度面對大自然荒蕪的恐懼,而後失去母親,首度見證死亡,相信著所謂的「勿忘死」,而他才真正活著。
當年「活屍之父」佐治羅美路(George Romero)在60年代社會主義盛行時,拍了暗批集體極權意識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數十年後飄洋過海卻讓丹尼波爾重新改造成為英國的故事,描繪步入千禧年之後頓失所依的英國,再加上創作者向來長於塑造的「孤獨的小男孩」敘事,都讓《28日後》(28 Days Later)增添上一股濃厚的多愁善感,自從《28週後》(28 Weeks Later)偏向著重於黑色幽默之後,《28年後》則在黑色荒謬、血腥恐怖以及文藝憂鬱當中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就如近代所有活屍電影所敘述的一樣,我們其實早就成為行屍走肉,過著虛無飄渺的生活,只是為了尋求安身立命的一點可能,《28年後》的每段血腥追逐後來都成為了極為詩意的描繪,末世裡的苟且求生,反而更充滿著生命力,溫柔極了。
【相關圖輯】Netflix 6月必看片單:魷魚遊戲3/無赦之仇/母女姐妹花3/失落泰坦(點圖放大瀏覽👇👇👇)
【本文獲「白色豆腐蛋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