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國安家好 香港福地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也是《香港國安法》頒佈實施五周年。政府和民間舉辦了大量慶祝活動,國旗區旗四處飄揚,祝賀標語橫幅隨處可見;特別是迎來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幾天,開放給市民參觀,門票「秒光」,一些搶不到票的市民更要爬到山上遙望停泊在海港的山東艦,慶賀回歸紀念的氣氛相當熱烈。此時此景,回顧香港回歸以來的發展、尤其回顧這幾年「由亂而治、由治及興」的歷程,倍感今天的社會安定和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值得港人倍加珍惜。
社會安定得到強有力保障
特區政府近年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下來不小功夫。香港終於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這是歷屆政府想做而一直未能達成的歷史任務,而《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則成為香港社會安全安定的定海神針,重建了一個更加安全的香港。今年在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裏面,香港排名全球第七,比英美很多城市都要安全。這是本屆政府值得點贊的重要成就之一。
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尤其是住房等改善民生方面也作出不少努力,香港中聯辦主任周霽今年六月初剛抵港上任,立馬就去社區瞭解基層市民狀況,這些都凸顯中央和特區都十分重視民生幸福感。
中央非常重視改善民生政策
低收入市民住房是香港另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兩年也得到一些改善:公共房屋(低收入市民的廉租屋)輪候時間由6.1年下降至5.3年,縮短約9個半月;另一方面,又快速興建「簡約公屋」,今年將有約9,500戶入夥,等於讓9,500個家庭得以掙脫沉重的私人市場租金負擔,或者擺脫環境惡劣的「劏房」。所有舉措都為香港更好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和低收入市民住房困境邁出了步伐,提升市民幸福感。
各項國際排名近年也有所提升。去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香港重回三甲,再現「紐倫港」格局。根據《2024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香港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三,是2019年以來首次重返三甲。
高等教育國際優勢越見明顯
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發展也很亮麗。香港大學已經破天荒在某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列全球第11名,香港高校不少學科其實排名也很高,比如教育學、牙醫、酒店管理、建築土木工程、設計藝術等等都十分不錯,在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留學香港」品牌以及放款非本地留學生名額等積極政策推動下,更多國際頂尖科研人才和留學人才選擇到香港高校發展和深造。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近日向媒體表示,校方透過政府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至今已成功吸引約15名頂級科學家,包括海外學者,認為院校在現時社會環境下,招聘海外人才未有受到限制。
另外近期美國留學教育政策混亂,截至6月26日,香港8所官方資助大學已收到約300份來自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的轉學申請,合共發出36份錄取通知書。香港當局近期也將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透露,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於2025至2028三年期獲撥款約4,000萬元,金額較上一個三年期倍增,以加強高等教育界的國際連繫。希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吸引人才來港。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破局
筆者7月1日受邀參加香港理工大學的七一回歸日升國旗儀式,現場氣氛很好,感受到「國家」與大學聯通、感受到參與者對儀式和節日的尊敬和重視,難能可貴;更加感覺到香港是一塊福地、寶地!訪問香港的山東號航空母艦官兵們擺出了「國安家好」的字樣,是「祝福」也是「鞭策」。社會穩定已經有強有力的保障,香港這塊福地寶地能否煥發新的光芒,能否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跑出新的高度,不能只靠喊口號,而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特區政府和參政治理隊伍勇於作為、敢於尋求破局、不斷破繭而出為社會各領域發展取得更大突破,為民生捕獲更多幸福感。
其中一個非常值得努力突破的方向就是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在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同時也能發展香港自己,包括解決民生困境。香港高等教育已經再大灣區發展中取得不少成果,醫療領域其實也已經走得很前面了,尤其是老年人醫療券全覆蓋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醫院相當程度舒緩了香港本地就醫輪候期長、看牙難等難題,展現了醫療主管部門的勇於求變、擁抱變革的勇氣和擔當,值得讚賞!
作者陳錦雲,是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