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 德國轉向氫能 第一批氫氣運抵漢堡

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 德國轉向氫能 第一批氫氣運抵漢堡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德國漢堡在10月21日收到第一批來自阿聯酋的氫氣,並期望這「綠色能源」能協助取代煤炭和天然氣,用於能源密集度高的行業。

德國正努力尋找可替代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同時正努力實現其減排目標,在2025年前將溫室氣體達至碳中和,其中一種替代方法是採用氫氣。氫氣能以可再生能源製造,同樣富含能量,可作燃料使用。

由於氫氣難以運輸,因此需以液態氨的形式儲存。德國這次的交付只有一個裝有13公噸氨水的份量,但這為歐洲與阿聯酋等生產國建立氫氣生產和供應鏈奠下基礎。

運抵的氫氣將會送往金屬製造商Aurubis用於測試,在銅線生產中試行,替代長期使用的化石燃料。

在第一批氫氣運抵漢堡的同時,歐盟委員會宣佈成立一個新的歐洲氫銀行,旨在協助融資及未來供需。


城市燃氣管網提氫氣產電 電熱聯供加強整體能效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氫能的使用越趨普及,社會對其應用潛力的討論以至如何作出實踐亦越加熱烈。除政府早前成立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去推動氫能在本地使用外,私營機構對氫能的使用亦日益重視,如為港提供城市燃氣的煤氣公司早前與私人機構合作,在西貢一處體育場地增建設施,從其煤氣管網中提取氫氣作在地發電,供場地使用。筆者相信隨著這些潔淨產出的能源進一步普及,其未來用於各類建築,包括醫院等的一些耗電量大又或可能處於供電較緊張區域上的設施,帶來的效益將會更大。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本港建築工地早前已有使用氫能發電,不再使用柴油發電機而使用氫燃料為工程提供電力,能夠減少在工程進行中的排放及噪音,避免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政府近年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去推動氫能在本地的使用,包括積極審批不同的氫氣相關項目。其實本港建築工地已有使用氫能發電的個案,特別是有些較接近民居的工地,不再使用柴油發電機在地發電,而使用氫燃料為工程提供電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減少在工程進行中的排放及噪音,以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除了政府的推動,私人機構在氫氣應用上助力亦不少。早前煤氣公司便與西貢一個板式網球場合作,試行在其煤氣網絡中提取氫氣進行發電,以供場館使用。筆者曾參觀此模塊式氫能發電系統,並加入電熱聯供系統以提升整體能源效率,更是全港首個「模塊式氫能發電系統」的試驗項目。

早前有城市燃氣公司與西貢一個板式網球場合作,試行在其煤氣供應網絡中提取氫氣以燃料電池進行發電供場館使用,是全港首個「模塊式氫能發電系統」的試驗項目。

這項技術源於煤氣中有約50%為氫氣,在提取過程中,煤氣經過脫硫裝置去除硫黃後,再進行加壓,並將氣體推進吸附系統,可令氫氣與其他成份分離,最終取得高純度氫氣,再加注於燃料電池內,透過化學反應令氫氣與氧氣結合並產生電能和水,成功產出潔淨能源作場地內供電之用,主要是為供電動車充電之用。

在生產氫能的過程中,吸附系統中剩餘的氣體主要是甲烷,並可再加利用,其經內燃機燃燒發電後所產生的餘熱可利用來加熱水源,為運動場使用者提供熱水,達至電熱聯供的效果。除了康樂場所,煤氣公司亦與城巴合作,在車廠設立氫氣提取設施,以支援城巴的運作。城巴亦已申請引入首架氫氣電池雙層巴士,並於去年將其引進香港。這些創新項目不僅展示了氫能的使用潛力,還為未來的可持續交通發展提供了新意念。

煤氣經吸咐過程得出高純度氫氣後,加注於燃料電池內,透過化學反應令氫氣與氧氣結合並產生電能和水,成功產出潔淨能源作場地內供電動車充電之用。

面對不斷演變的氣候危機,社會對潔淨、可負擔和高效燃料的需求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因此氫氧的來源及供應尤為重要。長遠來說,有專家指出要實現零碳排放,要通過綠色能源來製造氫氧,例如以太陽能去推動水電解而獲得綠色氫氣。其中一個棘手的挑戰在於如何能研發出低成本而又高效能的催化劑,以加速從水電解作氫氣生產。在這方面的前沿硏究,本港的城市大學最近開發了一種創新的策略,以多重納米孿晶(nanotwins)形成圖靈結構,從而設計出穩定且高效的超薄納米片催化劑,為提高綠色製氫催化劑的性能帶來了重大突破。

筆者早前曾參觀過的氫能發電系統,並有加入電熱聯供以提升整體能源效率,是全港首個「模塊式氫能發電系統」的試驗項目。

在國際應用場境上,筆者從英國的醫療工程同行朋友得悉在雷丁的皇家伯克希爾醫院將安裝可使用氫氣作燃料的鍋爐,據了解英國國民保健署(UK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是首次使用這項技術。這座擁有740張床位的醫院以此推進了其零碳未來的計劃,亦可見有英國的醫院以氫能驅動照明燈具。看來相較於其他產業,高耗能的醫療保健行業對於以潔淨能源去驅動各種機電系統的需求份外大。

筆者認為各地未來會出現更多醫院及公共設施等考慮利用氫氣提取方法進行電力生產,尤其是個別在電力供應緊張或偏遠的地區,相信不少需要加強電力的老舊醫療設施亦受惠於這種新技術。由此可見,提速應用氫能和燃料電池,將會令此可靠、高效和綠色的能源有望廣泛用於全球各地,相信氫能的發展透過政府大力的推動和相關業界的努力實踐,不但可為本港環保事業出一分力,亦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不少活力。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