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Deck開箱上手實測|握持手感極佳爽打平台Game 64GB最抵玩

撰文:林卓恆
出版:更新:

Steam Deck開箱上手實測 握持手感極佳爽打平台Game 64GB最抵玩|亞太區Steam Deck預定於今年年末開始發貨,相信不少人都對此Steam官方手提主機有興趣,以下為《香港01》科技玩物頻道Steam Deck開箱及上手玩感想,分析Steam Deck的優劣點及遊戲表現,以便大家參考要不要買 / 要買哪個版本。

機身雖然大部但極好揸 並沒有想像中易累

第一次看到Steam Deck的實物時,很可能會被它的體積以及按鈕數量之多嚇倒;但是記者可以向大家保證,Steam Deck的握感是極之舒適。雖然機身確實很大部,重量約670克也是偏重(相比之下Switch重量只在400克左右);但是機身的平衝做得非常好,加上機身左右兩端造成握把形狀方便握持,雙手拿起並不會覺得很重。當然握起來還是會有點「墜手」的感覺,但是那種令人放心的重量感而非單純拿著重物的辛苦感覺,一般男士handheld拿著玩一兩個小時肯定不成問題。可以分享一個感想是,Steam Deck拿上手時,記者的感覺有些像是拿著一部放大了很多的NeoGeo Pocket。

Steam Deck還有一個優勝之處是用料紮實有機械感,而且磨砂面模起來很舒服,不像Switch和Toy-Con有玩具的感覺。

👉STEAM Black Friday 減價最平6蚊|FIFA23六折|Battlefield $35

按圖放大更多Steam Deck開箱圖片:

+16

👉勝利女神:妮姬首抽攻略|快刷首抽方法 開局最強角色推薦|手遊

按鍵雖多配排合理

按鍵方面Steam Deck雖然按鍵很多,但是配置合理用起來很舒適;左邊的Steam制功能上類似PS的Home掣,右邊的「。。。」掣則是快速設定。不過說到機身最大特色,當然還是左右各一個的track pad,這也是記者非常欣賞的部份,習慣之後track pad是極方便和實用。

👉勝利女神:妮姬攻略|版本地區選擇 兌換碼一覽 必做一件事|手遊

右邊的track pad可以觸控方式控制浮標,和Dual Sense的touchpad相比準確度更高;一個記者很喜歡的地方當鼠標停在可滾動的選單上時,右track pad會變成滾輪,然後在滾動時還會一直有震動作觸覺返饋,透過觸覺令玩家更容易掌握浮標滾動的速度,是記者事前完全沒有想過而且十分驚艷的功能。同時Track pad也可以按下去當成十字掣輸入上下左右,很多時比十字制還要方便;尤其是剛按完Steam鍵時,左手手指公稍稍移動即可用touch pad來操作選單,非常便捷和舒適。

Steam Deck的track pad遠比預期中好用

👉戰神諸神黃昏God of War Ragnarok攻略|玩前必知10個實用小知識

機背的L4、L5、R5、R5鍵也是好用;例如在《Apex Legends》中,當使用手掣操作時,除非將按鍵配置設為「Ninja」否則難以邊跳邊射,但Ninja配置在ping和使用戰術技能時又不太方便。有了Steam Deck額外多出來的4個LR掣,便可以將跳躍和滑剷配置在L45或R45上,就能容易地邊滑剷跳射邊用右analog瞄準了 - 記者本來是這麼打算的,卻發現Steam Deck上的Apx Legends無法支援L45和R45鍵;只好含淚放棄這個想法。

通常要較高級的手掣才有的額外LR鍵,Steam Deck直接送給你了,但貌似目前不少遊戲都未支援

👉 戰神:諸神黃昏God of War Ragnarok攻略|早期必學強力技能推薦

L型充電線置頂勁實用

另外一個記者非常欣賞的地方是Steam Deck本體電源接口位於機身頂部,相比上,記者有一個很不喜歡Switch的地方,就是當想躺在床上邊充電邊玩Switch時會被電源線頂著自己的肚腩;而從機頂插線的Steam Deck就沒有這個問題,站著坐著還是躺著玩都那麼舒適,設計聰明。

機頂入線實在太好

👉 God of War Ragnarok攻略 全諾倫三女神寶箱位置及解法(上)|戰神

一點美中不足

Steam Deck機身配置方面唯一一個美中不足處是L1及R1掣感很輕很薄,有點像是Toy-con的LR掣,除了沒什麼反饋感之外,最怕是像Toy-con一樣容易虧/壞;另外還有一個可能有人會較在意的問題就是Steam Deck的風扇聲頗大。但除此之外,Steam Deck的外型及按鍵配置都令人非常滿意。

Steam Deck的屏幕可以touch screen觸屏操作,但如果怕留下手指印或油污的話,可以配合觸控筆使用。

系統界面簡潔易用

講完硬件再來講講主機容量和系統;首先是主機內建容量不多,有64GB、256GB和512GB三個版本,現今大作遊戲往往需要數十甚至100GB以上的容量,一些遊戲如Forza等如果在64GB主機上更直接是不夠容量安裝。但是steam deck設有micro SD卡插槽,可以將遊戲安裝在SD卡內,因此並不需要用到太多主機容量。

一隻Forza都128GB,64GB版如果不插卡就安裝不到了

👉戰神諸神黃昏攻略 奧丁的渡鴉位置一覽(上)|God of War Ragnarok

使用micro SD卡裝Game一樣流暢

可能你會說Steam Deck主機內建高速SSD硬碟,速度理應比SD卡快;但是據不少外國網站/媒體測試,使用micro SD卡來安裝遊戲,讀取時間和將遊戲裝在Steam Deck內建的SSD沒有太大分別、甚至在一些遊戲和SD卡牌子中SD卡讀取速度還要更快。如果主要不是玩動輒數十GB容量的3D大作,讀取速度就更不成問題了。當然高容量版的Steam Deck除了容量之外還有其他硬件提升,但如果不是太特別在意spec的玩家,個人會建議買64GB版Steam Deck再插SD卡來裝遊戲。

SD卡插槽位於機身右下

👉哆啦A夢牧場物語2攻略|商店營業時間一覽 5個必知實用小技巧

界面簡潔好用

界面方面整體而言簡潔好用,分成明確的上下和左右兩個方向,選單通常以上下排列選擇分類,然後按L1和R1來切換分頁,配置簡潔易用拿起主機很快就可熟悉哪個功能在哪裡。一個記者很喜歡的功能是按Steam+R1掣即可快速cap圖,cap好的圖片可以上傳至steam伺服器自己的空間內;不過目前尚未有將截圖發布至Twitter或Facebook等social media連動功能,如果將來可以加入的話就更方便了。

另外值得一提是Steam Deck內建十分全面的效能監測器,可即時反映GPU、CPU使用率及遊戲運行幀數,以便玩家因應效能表現相應調整遊戲的畫面設定。

👉哆啦A夢牧場物語2攻略|開荒早期極速賺錢方法 第一日即買大背包

效能及發熱簡單測試 玩大作宜配合底座變枱機

Steam Deck其中一個頗多人垢病的地方是基本輸出只有1280 x 720(即和Youtube的720p影片差不多),不過若以手提模式而言這個解像度是足夠有餘了,個人會覺得FPS會比較重要。記者以Steam Deck試玩Forza 5,以預設畫質進行遊戲,大致上可維持在50FPS左右,偶然會跌至40;只是基本上一進入遊戲之後全程GPU、CPU使用率100%,機身也很快開始發熱風扇全速運轉。另一方面在試玩Hollow Knight時,則是全程極穩定的60FPS,GPU、CPU使用率也一直在20%左右的低水平。

玩2D Game穩穩的60FPS不是問題。

👉突擊莉莉Last Bullet首抽手遊攻略|開局必刷角色推薦 刷首抽方法

總結:一揸上手就返唔到轉頭

未拿到Steam Deck之前記者還想著都有電腦和PS5了,似乎沒有必要再拿數千元來買一部效能不是特別強的手提PC吧;只是到實際一拿上手的時候,單是那個手感就已經令人上癮般著迷,以至於是馬上想去買水貨的程度了。

個人看法是Steam Deck用來玩一些2D遊戲或對硬件效能要求較低的獨立遊戲更為適合,例如用來玩Steam上十分流行的類惡魔城銀河戰士(Metroidvania)遊戲、像素風格遊戲、文字冒險遊戲或是一般對硬件要求較低的JRPG類遊戲就最fit。如果你喜歡玩這類遊戲、又喜歡搭車打機或習慣將遊戲機帶出街打,Steam Deck就是你的完美主機了。

Steam Deck支援藍芽,Dual Shock 4、Dual Sense、Xbox手掣等都可以用,座埋枱就和console沒什麼分別了

若想用Steam Deck來玩Cyberpunk 2077、巫師、Forza、Elden Ring等3D大作遊戲,則比較建議加個dock再接駁至屏幕 / 電視當成座枱主機;現時市面上已有不少第三方Steam Deck底座,一些能夠將Steam Deck畫面upscale至4K甚至8K輸出,另外也有些附帶散熱功能可提升Steam Deck在玩大作遊戲時的表現。當然這些遊戲用手提模式雖然也不是不能玩,但始終折煞了機體本身的效能和電量,然而若是妥協地以較低畫質來玩,感覺又差了那麼一點。如果本身家中沒有高性能電腦或遊戲主機,也是頗推薦添置底座來將Steam Deck變身成座枱主機。

👉AI繪圖大流行 燦神、館長梗圖秒變美少女 調味料瓶變肉腿蘿莉

👉Marvel Snap漫威:瞬戰超能攻略|基本玩法解說 卡牌升級解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