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拆解熱抽筋、熱衰竭、中暑症狀 出現這個情況應暫緩降溫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夏日炎炎,雖然藍天白雲的天氣正是運動的好時機,不過本港氣溫近日動輒衝破30度,如強行在烈日下持續運動,卻未必人人都吃得消,甚至隨時有中暑的危機。不過,中暑其實只是熱傷害其中的一種,如果遇上同行友人出現熱抽筋、熱衰竭等其他熱傷害,處理手法上與中暑又有沒有分別呢?

本港近日天氣炎熱,在室外短短逗留數分鐘足以汗流浹背。(資料圖片)

肥胖者、高血壓患者中暑高危

據衞生署資料顯示,由於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中暑等情況。

不過,其實比較常見的中暑僅為熱傷害之一,除中暑外,還有熱抽筋及熱衰竭等類別,其徵狀亦略有不同。當中,過胖人士、包括心臟病或高血壓等病人、長者及小童均較易出現熱傷害症狀,同行照顧者需留意。萬一遇上熱抽筋、熱衰竭,甚至中暑情況時,同行者亦可參考以下由香港紅十字會建議的緊急處理方法。

▼熱抽筋、熱衰竭、中暑症狀知多啲!(按圖了解👇👇👇)

+9

熱抽筋

在酷熱天氣下,傷病者因大量出汗而流失水份及鹽份,但又不能得到充分的補充導致。

徵狀:

.疲倦、肌肉抽筋、暈眩

處理方法:

1. 移離傷病者至陰涼處

2. 補充水份和鹽份

熱衰竭

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由於身體散熱時皮膚表面血管擴張而減低血液循環的流量,加上出汗時流失大量水份及鹽份,引至血液循環不足夠提供基本的養分給予身體器官,導致休克。若未能及時察覺或處理不當,傷病者情況可惡化為中暑。

徵狀:

. 皮膚濕冷、面色蒼白、出汗
.體溫可能會上升 (但一般不會高過40度)
.非常口渴、疲倦、四肢乏力、肌肉抽筋
. 暈眩或短暫神智不清
.脈搏急促及微弱

處理方法:

1. 移離傷病者至陰涼處

2. 除去傷病者衣物和用扇降溫,但若傷病者出現震顫,應立即停止,並為傷病者保暖

3. 若傷病者清醒,應給予飲料以補充水份及鹽份

4. 若傷病者神志不清,應盡快安排送院治理

▼同場加映,預防中暑原來唔只飲水,飲牛奶比水更有效?飲茶又是否正確?(按圖知更多👇👇👇)

+1

相關文章:中暑|喝茶易中暑天氣炎熱宜飲牛奶?4種飲品抗熱防中暑唔只飲水

中暑

由於傷病者長時間處於非常酷熱及濕度高的環境,損壞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體溫的功能,例如未能利用出汗散熱,體內過量之熱力無法散發而導致體溫上升。中暑可以導致多個系統組織和器官受損,甚至死亡,所以需要緊急治療。

徵狀:

.逐漸減少甚至停止出汗
.皮膚變得乾燥、潮紅
.體溫上升,可達至41.1度或以上
.脈搏急促及微弱、呼吸亦逐漸加快
. 感到頭痛、暈眩或神志不清甚至不醒人事

處理方法:

1. 移離傷病者至陰涼處

2. 維持「氣道暢通」、「呼吸」、「血液循環」

3. 盡快為傷病者降溫:

.除去衣物
.先向傷病者灑水,再用扇撥涼或吹風扇以助水揮發
.可用濕有冷水的海綿連續抹身
.在兩邊腋下及腹股溝放置濕有冷水的海綿或毛巾,每3分鐘更換一次毛巾
.如情況許可,將傷病者安置於冷氣房
若傷病者出現震顫,應立即停止降溫,並為傷病者保暖
.若情況輕微者,通常短時間內會恢復意識,可補充水分、食鹽水或運動飲料

4. 如傷者未恢復意識,速送醫院

5. 密切注意傷病者對降溫之反應

▼同場加映,4種天然調節體溫方法:(點擊下圖看清!👇👇👇)

+7

相關文章:體溫|發炎脫水堅果7原因體溫升高 4種食品消暑唔只西瓜仲可以搽

如何預防熱抽筋、熱衰竭、中暑?

.避免長時間於酷熱和潮濕的環境下工作或運動
.帶備及補充足夠水份,以防出現脫水現象
.劇烈運動或戶外工作前喝水,讓新陳代謝系統有足夠的水份應付之後的消耗
.穿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
.戴上濶邊帽或撐傘
.帶備預防中暑的小工具,如手提小風扇,以助隨時生風散熱
.在早上或黃昏後進行戶外活動
.適當時在陰涼處休息
.不時以濕毛巾抹面及頸,幫助降低皮膚的溫度
.在高溫下工作15至30分鐘已可流失大量水份,應經常小休及補充水份
.當出現缺水、休克跡象時,應立刻到陰涼處休息,飲用適量水份。若情況持續,應速送醫院

▼同場加映,運動飲品、能量飲品大不同!(按圖👇👇👇)

+5

相關文章:飲水|能量飲品、運動飲品大不同!專家推運動前後補水時間係呢啲

中醫:中暑可分陽暑、陰暑兩大類

而在中醫角度而言,據註冊中醫師何捷豪早前受訪指,中醫一般會把中暑分成「陽暑」及「陰暑」兩種,「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長時間在高溫下進行戶外活動而中暑,稱為陽暑。而陽暑最簡單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在高溫日子進行行山、跑步等戶外體力活動。何醫師亦建議這些日子可稍作午睡,有利元氣恢復,因為暑熱天氣下體力特別容易消耗。

然而,不少人都想趁好天氣到郊外遊玩。這個情況下,何捷豪醫師便提醒要盡量避免直接曝露於陽光下,要用雨傘和帽等防曬裝備,並應盡量減低活動強度,每隔一至兩個小時便在陰涼處小休15分鐘,避免體力透支。「補充水份時,應選擇清水或電解質飲料,避免茶或咖啡等利尿飲品。而老人家及體弱人士避開日照充足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才進行戶外體力鍛煉。」

而陰暑則與陽暑相反,主要是因過度避熱貪涼而得。「長時間逗留在冷氣房、過度吃生冷者,最易得陰暑。」要預防陰暑,除了要避免過度生冷的食物外,補充水分亦以室溫水為佳。此外,從高溫的戶外進入充滿冷氣的室內時,應盡快抹乾汗水,並穿上外套,以免著涼,「身體與體表溫差太大的話,不利於散熱。」

▼同場加映,7個最佳的飲水時機(按圖了解👇👇👇)

+10

相關文章:飲水須慎選多飲未必健康? 飲錯四種水可致死 飲水時機知多啲

夏天宜多吃瓜菜 忌過量肉類

要在夏天增強體魄,避免病倒,何醫師建議最直接可從飲食著手。夏天飲食原則應以清淡為主、多瓜果蔬菜,尤其是絲瓜、節瓜和冬瓜等瓜類食物,有利於消暑及補充水分。

肉類方面,何醫師直指:「夏天吃太多肉類,不符合中醫的養生原理。」他解釋,夏天暑氣盛而「暑氣必夾濕」,濕氣則傷腸胃,所以夏天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食少腹脹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下,再多吃肉類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腸胃負擔只會更重。

當然,想在夏天養生亦不必完全戒吃肉。何醫師指,肉類當中可選豬肉和鴨肉,兩者性涼,適合暑熱季節食用;相反雞肉、羊肉及牛肉,三者性味皆為甘溫,在夏天食用溫熱屬性的肉類容易助熱,不利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