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案|遺憾和痛心:河南何以至此?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本以為不久前河南紅碼事件鬧大後,隨着鄭州市紀委監委那份自罰三杯的調查通報公布後,河南當地應該能吸取教訓,朝着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但未能料想的是,7月10日河南村鎮銀行儲户維權事件竟然以更加激烈和令人震驚的方式達到高潮,正如《三聯生活周刊》所描述的「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銀行儲户,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分行外維權抗議,後與警方和不明人士發生衝突,部分儲户受傷」。當日,有許多人通過網路看到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分行外令人痛心的視頻畫面。

儘管當晚河南當地作出了一些回應,包括「有關部門正在加快核實4家村鎮銀行客户資金訊息,制定處置方案,將於近期公布」,抓獲一批與幾家出事村鎮銀行相關的犯罪嫌疑人,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姍姍來遲的答覆,但7月10日的抗議和衝突已經對河南的公共形象造成傷害,讓中國辛辛苦苦建立的的國家形象為之蒙羞。

河南開封新東方村鎮銀行存户發現,自己銀行帳户的交易記錄中莫名出現3000萬存款又莫名消失。(鳳凰網財經)

這是非常令人遺憾和痛心的一幕,河南當地怎麼可以以如此不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4月18日以來,以河南幾家村鎮銀行為主的全國多家銀行陸續被曝出無法線上取款,涉及全國40萬儲户,大約400億人民幣。根據《三聯生活周刊》在《河南村鎮銀行的危機,是怎麼從「村鎮」波及全國的?》一文的分析,今次多家村鎮銀行出事是因為「村鎮銀行這個處在金融系統末梢環節、定位於服務三農的小型金融機構,早已在網路平台的加持下,從縣域走向全國,最終,在薄弱的監管之下,釀成一場全國性的危機」。

坦率說,儘管牽涉的人數比較多,且波及全國,但牽涉金額的400億人民幣並非是一個高得無法解決的數目。遠的不說,以2019年、2020年被接管和破產清算的包商銀行為例,不論規模還是資不抵債所涉及的金額(大約2,000億人民幣),都明顯高於今次出事的幾家村鎮銀行,但當時包商銀行都得到比較好的善後解決,400萬儲户的權益得到保障。既然如此,河南當地在事件發生之初只要展現誠意,大膽拿出方案,甚至可以尋求國家層面的援助,應該是有較大可能妥善解決問題。但遺憾的是,河南那幾家村鎮銀行的問題一拖再拖,期間甚至發生紅碼防民的鬧劇,直到7月10日讓矛盾全面激化。

有人說,那些出事村鎮銀行的儲户們當初是貪圖高利息,所以才有今天后果。不可否認,那些儲户們是有在高利息面前粗心大意的一面,但平心而論,有誰不希望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利息高一些呢?尤其考慮到銀行本就是公認安全度最高的存款機構,一些民眾看到河南那幾家村鎮銀行的存款利息比較高,把積蓄存過去,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正常選擇。當他們發現自己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錢突然取不出來,能不着急嗎?畢竟,對於那些把錢存在村鎮銀行的儲户們來說,他們並非大富大貴之人,他們的錢和絕大多數普通人的錢一樣都來之不易,是他們許多年甚至一輩子辛勞的積蓄,是他們能否繼續過上正常生活乃至看病養老的最大依靠。據《鳳凰周刊》的報道,因為取不出錢,「40多萬儲户每天都在焦慮、盼望中度過」,「不少家庭陷入絕境」,「有人失明、有人痛哭、有人放棄了病危的母親」。

那些出事村鎮銀行的儲户們應該和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善良、勤懇,有群體意識,願意相信和支持國家和政府。如果河南當地在那幾家村鎮銀行出事之初便積極解決問題,安撫儲户們焦慮不安的心,甚至考慮緊急和相關機構、省市協商推出幫助儲户們度過眼下困難的方案,讓儲户們看到事情正在解決的希望,而不是使出紅碼防民和拖延問題的下策,何至於激化矛盾,出現7月10日令人痛心一幕?

尤其讓人費解的是,明明在輿論壓力下6月22日鄭州市紀委監委便已公布關於紅碼事件的調查通報,並且6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還重申「嚴格健康碼的功能定位,不得擅自擴大應用範圍,絕不允許因疫情防控之外的因素對群眾進行健康碼賦碼變碼」,結果在最近河南又現紅碼事件,以至於日前連人民網都刊出措辭嚴厲的評論《又現賦紅碼,河南怎麼了》表示,「這膽子也太大了」,「該問責的一個都不能少」,「首先,違背中央政令」,「其次,頂風作案,蔑視民意」,「最後,毫不珍視河南形象」,「當前,無數河南人都在努力修複形象,而賦『紅』事件的再次發生,導致無數人的努力付之東流」,「這讓人沮喪,更讓人憤怒」。

有網民爆料河南為銀行存户健康碼賦予紅碼。(微信)

毋庸贅言,今次河南幾家村鎮銀行出事暴露出中國金融體系的監管存在亟待改進之處,監管部門理當吸取經驗教訓,早日查缺補漏,防患於未然。但與此同時,有時候出現問題未必可怕,畢竟許多政策都有一個探索和試錯的過程,沒有任何人是全知全能的,但關鍵是問題出現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善解決。從河南當地處理幾家村鎮銀行問題的做法和效果來看,顯然河南的公共治理能力、責任倫理、為人民服務意識、法治意識都存在明顯短板,非但未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將事件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反而一拖再拖,接連出現紅碼防民的鬧劇,直至矛盾激化。

筆者早前在《追問紅碼事件:河南正在遭遇一場公共形象危機》一文中寫過:「長期以來,位居中原之地的河南,既是糧食大省,又是人口大省,對於中國經濟社會大局有着重要貢獻。多年以來,河南為中國各地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人們大都很文明、善良。這樣的大省本不至於公共形象欠佳,但事與願違。究其根源,從今次河南紅碼防民的鬧劇來看,這恐怕與河南治理和法治水平跟不上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密切相關。河南省亟需反躬自省,踏踏實實提升治理的現代化和法治水平,以贏得世道人心的認可,而不是讓河南人揹負着河南公共形象不佳的包袱。」筆者當時還說:「只有當政府總是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的正當權益和自由,人民才會持續信任和支持政府,一個社會才能長治久安。這是顛撲不破的樸素道理。」

現在來看,河南尤其應該吸取過去一段時間處理村鎮銀行問題的教訓,及時止損,在法治框架下本着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倫理,儘快給那些儲户們一個公道,給社會一個合理說法,並引以為戒,修補形象。以此邏輯再來看7月10日晚上河南當地回應的「有關部門正在加快核實4家村鎮銀行客户資金訊息,制定處置方案,將於近期公布」,希望這是一個有誠意有擔當的答覆,希望早點讓社會公眾看到成效。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儘早解決已經延續3個月的儲户維權事件,為了不至於再度出現像7月10日那樣讓人遺憾和痛心的一幕,國家層面應該主動介入,敦促和協助河南當地妥善解決問題,以安撫和穩定儲户們及其背後社會層面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