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

不久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素有「小瑞士」之稱的帕哈甘(Pahalgam)發生了一起大規模襲擊事件。一群武裝分子攻擊此地旅遊的非穆斯林遊客,造成至少26人死亡,多人受傷。死亡人員中,除了有一名尼泊爾公民外,其餘都是印度公民。這是克什米爾地區20多年以來針對平民的最嚴重襲擊。
恐襲發生後,印度政府反應迅速。印度總理莫迪當時正要開啟兩天的沙特訪問行程,因為此事立刻取消訪問,提前回國與高級安全官員舉行緊急內閣會議。印度方面認為,巴基斯坦絕對與此次襲擊有關聯,隨即宣佈了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暫停執行印巴1960年簽訂的《印度河水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人員等一系列罕見措施。此外,印度外交部還表示,已經暫停向巴基斯坦公民發放所有類型的簽證並且建議印度公民不要前往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方面則認為,印度在缺乏任何可靠調查和可驗證證據的情況下,試圖將槍擊事件與巴基斯坦聯繫起來,是「輕率、缺乏理性和不合邏輯」的行為。巴基斯坦政府人士和巴基斯坦農業人士以及農民也稱,印度蓄意控制共享水源,對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飲水安全以及經濟穩定都會造成嚴重後果。
巴基斯坦為此採取了反制措施,比如關閉邊境口岸,廢除向印度公民發放的部分簽證,宣佈印度駐巴基斯坦高級專員公署武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印巴兩國還開始管制各自領空,導致相關航空公司因此面臨燃油成本上升和航程延長的壓力。一些機場也出現混亂,國際航班則避免飛越印巴交界地區。
印巴連日來在該地區及周邊區域發生頻繁交火衝突。印度國防部日前發表聲明稱,印度武裝部隊發起了行動,打擊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基礎設施。聲明稱,印度打擊的目標是日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槍擊遊客的武裝人員所在之處,巴基斯坦軍事目標不在打擊目標之列。有媒體則引述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的發言稱,印度使用無人機對巴基斯坦多地發動了襲擊,巴基斯坦武裝部隊處於「高度戒備和警惕」狀態,目前已在不同地點擊落數架印度無人機。另有消息稱,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的襲擊已造成31人死亡、46人受傷。
目前看來,巴基斯坦的反應很強烈。此前,巴基斯坦駐俄羅斯大使賈馬利表示:「巴基斯坦將動用包括常規力量和核力量在內的一切力量。在巴基斯坦人民的支持下,巴基斯坦武裝部隊這次將以全方位的力量作出反應!」當然,他也呼籲印巴雙方儘快緩和緊張局勢。他指出,鑑於印巴兩國均持有核武器,一旦衝突升級,局勢將面臨難以估量的潛在風險。賈馬利還呼籲,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能夠參與調查。
國際社會十分關注印巴勢態的發展情況。聯合國呼籲雙方保持最大克制,並立即緩和局勢,「一切都應該通過對話來解決」。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新聞節目上表示,美方希望巴基斯坦與印度在反恐領域開展合作,也希望印度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槍擊事件的回應不會導致更大範圍的衝突。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願意「主動幫忙」並希望印巴立刻停止當下的行為。
眼下不管是國內還是外國的網路上,都充斥着印巴衝突或演變成為更加嚴重的「熱戰」的言論和觀點。消息真真假假,不乏誇張言辭。有的新聞媒體甚至是把「核武」作為噱頭,放在標題裏刻意渲染緊張的氣氛。自媒體更是誇張,「大戰」、「一觸即發」、「克什米爾的噩夢」等等詞語彷彿預示着混亂激戰即將到來。一些西方主流媒體表面上不認為這次衝突會演變成全面大戰,但在「評論」的結尾也忍不住加上一句「任何失誤和誤判都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彷彿是為局勢發生反轉準備的「免責聲明」。
安邦智庫(ANBOUND)的一位資深研究員認為,印巴之間根本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這是因為印巴衝突,主要是印度總理莫迪的一種「政治利用」,當巴基斯坦作出反應,兩國邊界在前線出現了交火,那麼莫迪就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他的目的是利用機會,在印度再次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強人形象,也就是印度是一個反應果決,不懼任何壓力的強大國家。
安邦智庫曾經指出,「莫迪戰略」的社會基礎是印度教民族主義。這是莫迪鞏固政權的核心工具。在歷次印巴衝突中,他都是通過強硬的對巴、對穆斯林立場,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果斷、有力的領導者形象,激發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值得一提的是,有外媒稱,這次帕哈甘恐襲的一位倖存者表示,槍擊分子在襲擊前曾指名道姓地表示自己針對的是印度教教徒。這對於莫迪而言,正是最好的「政治利用」理由了,因此任何「懲罰」巴基斯坦的作法都可以給莫迪增添「政治強人」的光輝印象。
事實上,這樣的形象,甚至對美國也有影響,讓美國難以忽視印度的存在及其影響力,特別是在當下美國需要印度來制衡中國的大背景下。對於印美關係,莫迪十分主動但同時也堅守自己的原則,莫迪是在儘可能地利用美國的地緣戰略——讓獅子為自己幹活,也不時利用獅子嚇唬周邊鄰居以及永遠和解不了的「敵人」。美國的印太戰略是這樣,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戰略也是這樣。
總而言之。對於莫迪而言,在印巴衝突的問題上,達到「視覺上的勝利」就足矣。實際的大規模戰爭、全面戰爭風險太高,收益太低。其實對於巴基斯坦而言也沒有必要,而且巴方的優勢相對更弱。就算最後只是局部打仗,代價也很高了,更何況是全面的「熱戰」?因此,印巴之間並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
最終分析結論:
印巴衝突,主要是莫迪的「政治利用」,當巴基斯坦作出反應,兩國邊界前線出現了交火,那麼莫迪就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在印度再次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強人形象,反應果決,不懼任何壓力。這樣的形象,甚至對美國也有影響,讓美國相信並且難以忽視印度的存在及其影響力。所以印巴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
本文原載於2025年5月8日的安邦智庫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