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熱辣辣少少汗或脾虛!宜吃淮山蓮子湯4種排汗看健康

【出汗】熱辣辣少少汗或脾虛!宜吃淮山蓮子湯4種排汗看健康
夏日炎炎,踏出家門或離開冷氣間便會變得大汗淋漓,一身臭汗又濕又熱,令人叫苦連天。相信大家或身邊朋友總有人十分大汗,或相反十分少汗,中醫指汗水異常反映身體狀況,與生活飲食和作息習慣息息相關!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撰文:張玉如
        出版:更新:

        夏日炎炎,踏出家門或離開冷氣間便會變得大汗淋漓,一身臭汗又濕又熱,令人叫苦連天。相信大家或身邊朋友總有人十分大汗,或相反十分少汗,中醫指汗水異常反映身體狀況,與生活飲食和作息習慣息息相關!

        汗血同源,汗液屬身體的津液,津液和汗液是透過脾胃運化。註冊中醫師潘咨遐表示,如果人體氣血差、新陳代謝慢會令汗出異常,是臟腑失調的外在表現。

        排汗異常是臟腑失調的外在表現。(Hans Reniers/unsplash)
        排汗異常是臟腑失調的外在表現。(Hans Reniers/unsplash)

        4類排汗狀況看健康

        1. 【無汗】

        滴「汗」不流某程度上令人趨之若鶩,在夏天不會受到汗水困擾!但潘醫師則指無法排汗令人無法排毒,不會流汗的人士可能有潛在的身體問題,如內分泌失調,導致他們不能調節排汗,需向中醫求診以改善體質,慢慢便可改善出汗情況。

        2. 【少汗】

        相信大家身邊總有朋友在大熱天下仍會穿長袖,很少流汗。其實脾虛和陽虛體質人士較一般人少汗,可透過食療調理改善排汗問題。

        一. 脾虛體質

        成因:年紀大,臟腑功能變弱、常喝凍飲或進食生冷食物

        表現:(按圖)

        +3

        食療:淮山蓮子薏米紅豆湯

        陽虛體質

        成因:愛生冷食物、 冷氣開得太過凍、熬夜、壓力大、先天因素

        表現:(按圖)

        +3

        飲食宜忌:

        忌 —— 應少吃生冷和寒涼食物

        宜 —— 多吃溫熱食物,如:羊肉、牛肉、胡椒、海參

        你是晚上抑或日頭流較多汗?(greg_rosenke/unsplash)

        3. 【多汗】

        炎夏中「大汗疊細汗」十分正常,有些人動輒就流汗,甚至坐著不動仍會流汗,或即使晚上開冷氣也會汗如水滴。潘醫師稱,這可能是氣虛或陰虛的表現,故出現「自汗」及「虛汗」。

        汗分為2大類

        一. 自汗:坐著不動仍流汗

        氣虛人士因氣不足,不能正常地管理汗孔開合,較易有「自汗」的情況。自汗是指不受外界影響,即使坐著不動仍會流汗。在白天經常出汗,就像現時天氣熱,走兩步或「郁兩郁」會出汗得猶如倒水和以汗洗澡似的,在活動後更甚。

        造成氣虛的成因:飲食失調、勞累過度、大病後臟腑機能減弱

        氣虛的表現:

        +4

        氣虛人士可進食補氣食材,以改善出汗量多之問題。

        - 補氣食物:黨參、黃芪、雞

        - 補氣食療: 黃芪紅棗粥

        二. 虛汗:晚上出汗多

        有些人在晚上出汗多,即使開着冷氣仍然會出汗,例如晚上時頭髮和背脊也會汗如水滴(中醫稱為「盜汗」)。

        陰虛人士一般會有虛汗的情況,造成陰虛的成因:稟賦不足、或思慮過度,耗傷陰液、或慢性出血,久病傷陰。

        他們多有怕冷和易感冒的表現,其他表現包括:

        +3

        陣陣出汗:更年期婦女 多出現陰虛症狀

        更年期婦女腎氣漸衰,精血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或出現陰虛症狀,如潮熱出汗。潮熱出汗指發熱盛衰起伏有定時,不論何時也會有「一陣陣」的汗排出,是女性更年期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之一。主要表現為頭、頸和胸部突發從溫熱到劇熱,繼而出汗、怕冷,通常持續3至6分鐘,有些女士每天發作次數不等。

        陰虛人士可多吃滋陰食療,調理身體以改善排汗問題。

        - 少吃熱性食物:羊肉、洋蔥、蔥、姜、蒜、辛辣等

        - 多吃滋陰食物:百合、蓮子、雪梨等

        - 滋陰食療:沙參玉竹蓮子百合瘦肉湯

        +1

        4. 【半邊身出汗】

        如長期只得左或右邊身體有汗出,另一邊則無,需留意有否出現經絡閉塞。如沒出汗的那邊身狀況差或不適,有機會是中風或截癱(下肢不遂)徵兆

        日本專家五味常明亦指,流汗位置及改變,都可能是疾病的徵兆,看看出汗的5個部位反映什麼健康問題:(按圖)

        +1

        相關文章:【糖尿病】後腦髮線大汗或因低血糖?腋下或臉5大出汗位疾病警號

        最後,潘醫師提醒,氣虛、陰虛、脾虛及陽虛人士都應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需戒寒涼生冷食物,例如西瓜、苦瓜、沙律、壽司等。

        註冊中醫師潘咨遐(撰稿人授權提供)

        相關文章:【出汗】濕熱肺虛與大汗少汗有關?3款湯水9個穴位助改善

        【出汗】濕熱肺虛與大汗少汗有關?3款湯水9個穴位助改善(01製圖)
        +10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