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天氣|氣溫逐漸轉熱熱性疾病易纏身?多按5穴位散熱醒神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已過,這天也是北半球日照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許多人以為夏至的日照時間最長,是最炎熱的一天,但其實不然,小暑、大暑,才會逐漸達到氣溫高峰。
但夏至之後,因為氣溫逐漸轉熱,使得熱性疾病逐漸變多。
散熱醒神5穴位(按圖了解 👇👇👇)
+8
1. 風池穴
- 位置: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腦後兩側斜方肌旁凹陷處,約在耳垂齊平的位置。
- 功用:疏散風熱,清頭目,緩解頭痛、頭暈、改善不適。
2. 大椎穴
- 位置: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處。
- 功用:去濕散熱,中暑後可刮痧緩解不適。
預防中暑5大注意事項(按圖了解 👇👇👇)
+8
相關文章:夏日運動|預防中暑不只補水!5大注意事項避開大太陽做好防曬
3. 百會穴
- 位置: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 功用: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緩解頭暈、疲勞。
4. 曲池穴
- 位置:彎曲手肘,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
- 功用:清熱退燒,疏邪熱,調氣血。
相關文章:飲水|短時間缺水可能出現宿便口臭濃黃尿!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
+5
5. 人中穴
- 位置:於鼻唇溝正中上1/3處。
- 功用:夏日昏沉時,用來醒神開竅的穴道。
夏至同時養心、養肺,健康一整年
在夏季時同時養心、養肺,早已實行久遠。日常多補充水分、多吃清淡利水消熱的食材,避免中暑,就是「夏養心」最佳方式;而傳統在三伏天時,運用三伏貼冬病夏治、處理氣喘等疾病,則是典型的「夏養肺」。
夏天疾病丨身體散熱不均易中暑?刮痧可緩解中暑 注意事項全掌握刮痧|輕刮有助身體散熱!除頻繁進出冷氣房人士 5類人也不適合運動飲食|運動前中後怎麼吃才有效?每20分鐘小口喝水幫助散熱消暑穴位|燥熱致心臟不適?消暑3穴位護心防血壓高5分鐘即散熱!
延伸閱讀: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