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龍高速路陷|《三聯》關注「沒有抵達家鄉的打工者」全文被下架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5月1日凌晨2時10分許,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發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截至2日下午2時48人死亡30人受傷。事件發生在五一假期,有許多在外打工者返回家鄉,引發廣大社會關注。

《三聯生活週刊》以「沒有抵達家鄉的打工者」為題,報道指出許多遇難者們都來自福建省龍岩市下轄的村莊,平日都在廣州、深圳等地打工,在返回老家的途中遇難,還有幾個老鄉在同一個汽配城上班,他們平日裡沒有雙休,只能趕著五一放假拼車回家。為了省錢省時,這些打工人選擇在假期的第一天深夜趕回家,希望能多陪伴家人,卻不幸遇上憾事。但該文卻火速被全網下架。

梅龍高速48死|衛星圖對比「路面撕裂出大坑」 3D還原事發經過

遇難者多為福建龍岩村民 在廣州、深圳打工:五一假期返鄉陪家人

《三聯生活週刊》報道指出,事故發生地梅大高速即「梅州-大埔」高速,是大埔縣建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從梅縣出發,經由大埔縣城, 終點在大埔與福建龍岩交界處,2010年動工,2014年修建完成,全長61.2公里,總投資近56億元。

梅大高速是大埔縣建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因為此公路還和福建莆田至永定的高速公路對接,成為了廣東和福建兩省的重要紐帶——「從梅州到廈門車程約3小時,到漳州約2.5小時」,對於福建龍岩人來說,他們前往西南方的廣西、廣東也更方便,相較於原來的長深高速,快了近一小時,也因此,梅大高速成為了龍岩人外出打工的交通要道。

據了解,龍岩以山區為主,因為煤、鐵等礦產豐富,曾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礦區。然而持續多年的大規模採礦破壞植被,讓龍岩一度成為南方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山光、田瘦」,直到近年政府投入資金治理,生態才有所改善。隨著經濟轉型,許多礦企關停,村民只能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去廣東的電子廠、機械廠打工成了近十年的主調。

救援人員徹夜搜救(點圖放大):

+3

報道中指出,事故大多數遇難者都來自福建省龍岩市下轄的村莊,是在從廣州、深圳等地返回老家的途中遇難。

福建龍岩「山光田瘦」出外打工是唯一出路

陳漢今年41歲,是龍岩市永定區沿江村人,他鄰居一對父子在這次事故中遇難。陳漢說,出事路段離村子只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了。他透露,遇難的鄰居父親余海42歲,兒子14歲,這次回來是看望家中的老人。余海在廣東河源市的一家瓶裝水廠工作,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正在準備高考,妻子留下照顧,所以這次只帶了兒子回來。

陳漢稱,余海在外打工已有20多年,父母60多歲,在家中種有2畝多的田地。在陳漢的印象中,余海十分孝順,「只要有假就會回來。別人回來可能打個麻將玩一玩,但他從來不打,一回來就幫家裡幹農活」。

今年過年時,余海和陳漢閒聊時表示,兩個女兒一起在上美術特長班,培訓費一個人就要10萬元,自己負擔不小。出事後,余海的妻子難以接受,同村村民余美玲說:「(她)要看全屍,可是炸得找不到,據說只找到一點牙齒」。

沿江村還有兩個老人也在塌方事故中喪生。一位50多歲,一位60歲左右,他們一起在東莞的工廠裡打工,陳漢稱「這樣(在外打工)的情況在我們這裡很常見」,陳和介紹,村裡總共1200多人,大部分人都在廣州、深圳、廣西等地工作,留在家裡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村子四週環山,田地較少,平均每人五六分田,用來種西瓜、玉米等農作物,「靠種地一年可能只能掙個兩三千元,只能外出打工」。

福建龍岩「山光田瘦」,本地人都出外打工謀生路。(人民網)

龍岩市永定區錦豐村的王文林也遭遇不幸。他的朋友回憶,丈夫王文林初中畢業之後就在一家龍岩的汽車廠幹汽修,三年前公司生意不好倒閉, 才去了廣州。「村裡沒有什麼好做的工了,都是種地,或者搞運輸、水泥」。

在這座本就貧困的村子裡,王文林一家還屬於經濟情況偏下的。王文林的母親十幾年前就出車禍沒了一隻腳,無法工作,父親幾年前從煤礦廠退休,一個月退休金一千多,家裡有三個孩子要養,主要靠著王文林的工資,「生活壓力一直比較大」,因為家庭困難,家裡孩子從小就懂事,知道在家裡做家務、 照顧奶奶,在學校成績也好,排得上前幾名。

在王文林的車上,一同遇難的有他的妻子、還有他妻子的侄子,以及一位拼車回家的老鄉,「是去廣州學習美髮的」。

汽配城裡五個同鄉拼車遇難:最小的只有24歲,最大的60多歲

《三聯生活週刊》採訪龍岩市永定區三峰村人黃瑞,她表示,自己有5位認識的朋友在這次事故中喪生,其中就包括王文林夫婦。遇難的朋友裡最小的只有24歲,最大的60多歲,大家因在廣州同一家汽配城(經營汽車配件批發、零售以及汽車美容等業務的綜合市場)裡工作相識,家都離得不遠。

在黃瑞和朋友的選項中,拼車回家是最方便最划算的方式。他算了一筆賬,從廣州坐動車回龍岩,要4個多小時,加上坐地鐵去車站,費時且麻煩,有時還需轉車。動車票一人就要300多元,高速過路費只要200多元,算上油費,均分一下,也沒有多少。

在汽配城的工作,很多人沒有雙休,只能在國家法定假日回家。黃瑞說,這次五一,他們只放了3天假。對於這些忙碌於生存、一年只回兩三次家的村民來講,能夠早一點到家就更為重要了。黃瑞告訴本刊,有7個人坐上兩輛車,4月30日晚上從汽配城出發,預計5月1日凌晨3點能到家,「早點出發不會堵車,到家之後睡一覺,第二天就能陪家裡人」。

五一|上海外灘逼爆日均50萬遊客:如廁排隊1小時,臨時加3座廁所

險情不斷的梅大高速

報道稱,梅大高速公路途經南嶺蓮花山脈,沿途多為山嶺重丘地帶,溝壑密佈,是典型的剝蝕丘陵地貌,全線橋隧比例達51%,梅大高速是當時粵省山區高速公路中建設難度最高的,施工期間多次出現冒頂、塌方、透水等高風險情況。

一位龍岩的村民透露,其實他們不一定要走梅大高速,也可以走國道進入廣東,「但是國道是從山上繞過去,上坡、下坡很多,而且是單行道,比較窄,距離也比梅龍高速長幾十公里,絕大部分人都會走高速。」

一位從事岩土工程勘測數十年的資深工程師鵬林稱,雖然梅州高速所在的區域整體溝壑密佈,山丘眾多,但僅就事故發生路段來說,地形並不特別複雜陡峭—從衛星地圖上看,公路原始標高大約126m~120m之間,自然坡度大約為 1:4 (H:V),是一個25度左右較緩的斜坡。

鵬林認為,此次梅州高速的路基破壞深度十分少見,除了降雨、乾旱外,可能還有更複雜的成因,「比如前期勘測時,是否遺漏了路基下方存在著沒有注意到的下臥層或結構面(斷層)等,而設計排水溝時是否考慮到極端天氣,路基內部是否加裝抗滑台階。此外,路基回填的施工質量和後續的營運維護也有待檢驗。」

微博流傳多張事故現場照片(點圖放大):

一位路基工程、岩土工程領域的高校教授、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專家委員分析,廣東地區廣泛分佈花崗岩殘積土,遇到乾旱容易開裂,時間一長就會越來越深,這時如果再遇到極端降雨,就會立刻軟化、膨脹,「在這樣的半山腰上建設高速公路,通常做法是將內側部分開挖,外側部分回填,從而形成一個平面。事故現場的照片顯示,此次塌方是從道路中間位置開始的,正是所謂的『填挖交介面』。」

據了解,梅州曾在2021到2022年經歷了「60年一遇」的嚴重乾早,2023年夏季至2024年春季又多次遭遇強降雨天氣。

根據官方氣象資料,今年4月梅州大埔縣的降雨量累積628.2毫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4月曆史最多降水量。住在附近十公里的沿江村居民陳漢回憶,從月初開始,幾乎每天都在下雨,「有時是暴雨、有時是小雨,但是沒有斷過,中間只停了幾天」,沿江村就有七八處因泥石流阻擋的路段。

廣州再迎暴雨 今夜11區雷雨預警信號生效 番禺發布冰雹橙色預警

岩土工程領域的高校教授分析,「或許由於前兩年的乾旱,填挖交介面出現裂痕,而今年的極端暴雨導致填挖交介面濕化嚴重,路基結構被破壞, 最終造成了嚴重的事故。」

中國高速公路後期維護需關注:經費問題仍是關鍵

梅大高速公路修建於2010到2014年,正處於中國高速公路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期。2010年我國公路建設投資歷史性地突破了萬億元大關,2012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9.6萬公里,首次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間,公路累計完成投資7.1萬億元,是「十一五」期的1.74倍,到 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4萬公里,覆蓋全國97.6%的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

新華社發布高清航拍圖(點圖放大):

《三聯生活週刊》指出,這段集中的建設期之後,高速公路的建設質量及後期維護,一直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大埔縣地形破碎,廣泛分佈著強風化侵入岩和變質岩,且位於地質活動頻繁的政和-大埔斷裂帶上,經常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村民陳漢得知塌方事故發生時,並不感覺驚訝。高速開通後,他就經常走這段路。在他的印象中,這段路一直都有路基下陷的問題,「開車很顛簸,上上下下的,尤其是出事路段的前後四五公里」。

報道稱,中國許多地區都分佈著不利於高速公路建設的土質,如雲貴地區多紅粘土,西藏、黑龍江、吉林地區多凍土,均有遇水膨脹的特性,而未來極端天氣增加,更需要後期加固和頻繁監,「其實應該提前對路基邊坡多做一些加固,比如鋪設鋼筋網、做錨桿支護、或在邊坡高壓噴射混凝土硬殼。還應該增加巡視訊次、設定測斜管,及時監測路基的位移。」

能否實現這樣的維護和巡查,涉及到高昂的維護和監測成本,但中國高速公路的營收狀況並不樂觀。根據《2022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資料顯示,全國收費公路負債總額接近8萬億元。而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報顯示,截止2022年,公司負債總額達89.05億元。

《三聯生活週刊》報道「沒有抵達家鄉的打工者」全文被下架

據了解,上述《三聯生活週刊》的文章已經被全網下架,原因不明。許多網民疑惑「沒有涉及到政治敏感為什麼下架?」,亦有網民懷疑是否是因為文中末段剖析了高速公路工程意外的可能因素而被下架。但不少網民仍試圖透過截圖等方式轉發,希望能有民眾繼續關心這個議題。

網民點睇:

現在媒體的深度報導越來越少了,自殺和無差別殺人這個不報不能理解,意外和責任事故也沒有,這就很離譜了。
也沒觸及啥政治問題呀,為啥刪了????
他們的邏輯:禁止關注個體的命運,只關注宏大敘事。
現在是好的壞的都不讓講。
以後就常見成自然了。
要的是正能量,不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