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手不足企業難加薪 通脹達標無期 經濟難題待強人安倍拆解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踏入2018年,又到了日本企業「春鬥」的開始。所謂春鬥是「加人工鬥爭」的意思,日本企業勞工都會在每年年初準備調整薪酬。經濟環境直接反映在薪酬調整上,日本企業每年平均薪酬加幅都無法達標,新一年亦不太樂觀……

總結2017年日經指數上升19.1%,已是連續第三年增長,但總合來說日本仍未走出經濟陰霾。(路透社)

日本2017年第三季度GDP增長為2.5%,較預期1.4%大幅上升。日本共同社報道,據最新企業問卷調查所得,多數企業對2018年前景看好:認為2018年業績有所增長的企業達46家,認為倒退的只有4家。有海外業務預計若外匯市場日元保持穩定,企業收益可再創新高。

工資上漲乏力 企業加薪幅度無法達標

2017年日本國內經濟確實有改善跡象,但企業收入提升能否反映在員工加薪,以致日本政府希望實現的通脹上則出現疑問。共同社引述有企業表示人手短缺問題仍然持續:「雖人手可透過非正式僱用進行補充,但工資上漲乏力。」

日本政府希望透過工資提升,刺激物價上升帶動經濟成長。為鼓勵企業加薪政府去年對可加薪至指定幅度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其中主要大企業為3%、中小企為1.5%。然而根據厚生勞動省數字,2017年日本主要企業薪金只提高了2.11%,較2016年2.14年微跌,與政府的3%目標仍有距離。至於根據經團連對全國中小企業調查,人工上漲僅1.81%,幅度同樣十分有限。

日本GDP在上升的同時,消費意欲及物價卻難以跟隨上漲,反映日本國內亦對市場憧憬有限。(視覺中國)

少子老齡化與企業形態阻礙加薪幅度

日本經濟雜誌《東洋經濟》引述野村証劵經濟分析主任美和卓表示,相信2018年同樣沒法達到3%要求,其主要原因是人手不足。日本少子老齡化嚴重,所謂的薪金提升可能只是因「請不夠人」而進行的調整,與業積提升無直接關係。而情況在需要大量人手的餐飲業和運輸業的情況尤其嚴重,因這類企業平均薪金偏低,加薪對整體行業提升幅度影響有限。

第二個原因是企業形態「年功序列」思想仍然紮根,即薪金主要隨年齡增加。年輕人的基礎薪金與提升幅度傳統已十分有限,但年老資歷較高的員工卻因領有較高薪金,企業普遍不願對他們的薪水有太大提升,結果讓整體加薪幅度無法提高起來。

若然無法讓人均收入提升,購買力亦無法提升,市場健康通脹自然無法達成。2017年10月日本央行下調全年通脹預期由1.1%至0.8%。日本央行近年實行多項貨幣寬鬆政策,希望讓通脹達至2%的目標仍遙不可及。

同時因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的施政混亂,中國企業的負債問題、緊張的朝鮮及中東局勢等海外不安定因素,都影響着全球金融發展。當遭遇意外風浪時,日本企業對前景狀況感受或將完全改變,脆弱的日本經濟未能描繪出光明的未來藍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