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廿四節氣】周日大寒關節痛易發作 睡前熱水浸腳可補腎

撰文:尹淑君 藍善婷
出版:更新:

本周日(20日)是廿四節氣中的大寒,是節氣中最後的一個,東亞地區在這天,通常也是一年中的最冷時期,惟近年氣象觀測記錄顯示,中國部分地區卻是大寒不如小寒冷,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會在大寒節氣這天出現。
大寒是屬於冬天的節氣,所以氣溫上比較寒冷,中醫師徐澤昌就提醒,大家要注意寒冷,穿衣避寒要盡量保溫、保暖,因寒性會侵襲人體關節,令關節痛容易發作;此外,飲食上要避開高脂、高鹽食物,否則會令血壓容易上升,加大中風危機。

在早上8時,天文台錄得氣溫為15.9度,相對濕度為百分之79;預測今日早上清涼,部分時間有陽光,吹和緩至清勁東風,初時離岸間中吹強風。(按此閱讀:【天氣預報】今早清涼今晚有微雨

徐醫師提醒,飲食上要避免進食高脂、高鹽食物。

風筒可減關節痛

本周日(20日)雖然天氣回暖,氣溫最高達21度,是近期最暖的一天,但當天同時也是廿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理論上氣候寒冷,也令人容易生病,仁昌堂中醫診療所主診醫師徐醫師指,一些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感冒、哮喘等毛病會較容易發生,另外一些心腦血管疾病,例如血壓高人士也要小心,患有心臟病人士更要注意自己的情況,「寒性會侵襲人體的關節,有時一些關節痛的人士也容易發作。關節疼痛的地方要好好保護,千萬不要受到風寒的入侵;在家可就地取材,用風筒調校至溫暖熱度,風力不要太大,用風筒熱力吹關節,吹至關節有輕微和暖就可以。」

徐醫師建議就地取材,可以用風筒的熱力吹關節。(VCG)

此外,如本身患有心腦血管毛病,要盡量避免操勞,在冬天更要多點休息,但亦要做適量輕量運動,維持身體血液循環,對身體較好。另一方面,他提醒大家在飲食上要避免進食高脂、高鹽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令血壓容易上升,加大中風危機。

徐醫師指,浸腳有助補腎。(網上圖片)

大寒養生有兩穴位

養生方面,徐醫師教路,大家可以在睡前以熱水浸腳,,能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提升睡眠質素,並有補腎效果,「因為在冬天主要是補腎,腳上有不同的穴位有強身健體作用,包括足底上的湧泉穴,這些穴位按摩它或浸它可有補腎的效果,浸腳的過程可以加薑、加鹽,效果更比較好。」

按壓背部的腎俞穴,也可以有補腎效果。

徐醫師更指,按壓背部的腎俞穴,也可以有補腎效果,「腎俞穴大約是命門旁兩隻手指。命門就是對正肚臍中間,大家找腎俞穴的位置大約是肚臍後正中,脊骨旁開兩隻手指的位置,可以找到腎俞穴,按壓時可以用手背這兩個關節在背部打圈按壓,按壓約30至50次至局部有點酸軟或發熱,亦有補腎效果。」

合桃、紅棗、栗子、龍眼肉和百合等食物可以補腎。(VCG)

飲食減溫補多補腎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之後迎來的是新的一個節氣周期,首個節氣會是立春,從中醫角度會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春天時應該是「生發」。故此雖然冬季著重進補,但過了大寒時節,順應季節變化,進補量應漸減,同時應減少比較滋補、溫補的食物,建議可食用一些比較平和地補腎的食品,包括合桃、紅棗、栗子、龍眼肉和百合等,在冬天進食這些食物,可有強身健體的作用,當中紅棗更同時可補益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