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情緒響警號 家長感憂心 教育心理學家建議這樣做

撰文:溫嘉敏
出版:更新:

近月來香港社會發生連串事件,許多年輕人都曾走上街頭抗爭,情緒亦因而受影響,加上已有數宗輕生事件發生,不少父母都擔心子女有負面情緒,卻不知應如何跟子女溝通,更怕增加子女的壓力帶來反效果。管理facebook 專頁「親子心理學 Parenting x Psychology」的一群教育心理學家接受《香港01》訪問時,列出了一系列年輕人遇上逆境時,會出現的生理及心理警號,以及具體建議父母應做及不應做的事項,以助父母免於「踩地雷」下支援子女。

在「連儂牆」的憑弔區,有人傷心哭倒友人身上。(余俊亮攝)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近日一篇「一隻小象的故事」的文章於社交網站被瘋傳,內容描述一隻小象自小被馬戲團綁上繩子,馴養得不敢反抗,無助之中失去掙扎的意志,鬱鬱地在馬戲團渡過餘生,文末指「小象其實不想絕望,小象很需要大家」,呼籲爸爸媽媽在小孩受傷時,「幫助小象弄斷繩子、給他溫暖、替他療傷、讓他對生命保持希望」。

文章引起不少人共鳴,但父母實際上如何才能察覺小孩出現異樣,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做什麼才可以防患於未然?facebook專頁「親子心理學 Parenting x Psychology」的一群教育心理學家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父母未必能控制或改變大環境因素,但他們仍可以作好榜樣,並留意子女有沒有發出「求救」的訊號,及早向子女伸出援手。

子女出現情緒困擾時或會出現的反應:

如果子女直接在言談或文章中表達死亡或輕生的意念,甚至作出安頓各樣事情的行為,這是非常嚴峻的警號。

教育心理學家指,如果子女直接有提及輕生的意念及行為,父母就應認真對待,又引述研究指,曾在自殺前明示或暗示有自殺計劃的人士,部份會在念頭出現後24小時內死亡,但這不代表過了24小時就安全,因為有人或會將情緒拖延一至兩個月。

「如果你嘅小朋友跌親,你第一句同佢講嘅會係咩?」學者指出,當子女遇到逆境,父母情急之下第一句說話,對子女而言是最重要的,因其會反映父母的心態,如何在逆境之中給予子女安全感及支持是非常關鍵。如果父母見子女的負面或消極情緒表現劇烈或持續,父母可以向提供輔導服務的機構求助。

父母留意子女警號後的 DOs & DON'T s,按圖請看↓↓↓

+1

面對社會動盪,父母亦未必能獨善其身,如果自身也感到情緒波動及無助,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父母亦可以用子女理解的說法,敞開心扉與子女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子女知道,父母也一樣會感到失望或傷心,同時亦可以身作則,顯示自己如何處理負面情緒,積極面對,有需要時更主動求助。

父母日常亦可協助子女提升抗逆能力,建立良好及健康的家庭環境和關係,讓子女擁有自尊感,閒時可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作貢獻,建立積極的態度及人生觀等等。

有研究指青少年在有需要時,傾向先對朋友、家人,以及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協助,而非先找醫療人員或精神健康專業人士,而大部分人在傾訴自己的問題後,都會感覺鬆一口氣,並感激有人關心他們的感受和情況。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 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生命熱線:2382 000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 2012(SMS)

利民會《即時通》:3512 2626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 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