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15%青少年有抑鬱症狀 黃仁龍:如地震後的海嘯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示威衝突造成多人受傷、被捕,亦導致社會撕裂。立法會今(10日)召開衞生事務委員會,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在會上公布調查結果,發現約15% 年輕人出現主要抑鬱症徵狀,與反修例事件及手機上網習慣等有關。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說,現時社會猶如經歷「地震後的海嘯」,令精神健康服務的難度及迫切性增加。

↓↓青年人在示威衝突中情況↓↓

+6

比率較日韓星及內地2倍以上

精神健康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在會上說,該委員會隨機調查了380名社區年輕人,發現14.7%人出現主要抑鬱症徵狀。陳指出,青少年受到反修例事件影響,而手機上網行為、個人抗逆能力及家人朋友關係亦是影響因素。委員會比較其他國家數據,指香港青少年患抑鬱的情況嚴峻,日本、南韓、新加坡及內地的青少年抑鬱患病率為3%至4%,即香港近來的比率,比這些地區高逾兩倍或以上。


多名立法會議員發言稱,有市民因持續半年的示威衝突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工黨張超雄說,青少年面對的情況包括親身受傷、朋友受傷、學習環境受嚴重影響、同學及家庭關係等等,令他們容易抑鬱。民建聯葛珮帆亦表示,她的辦事處曾接收多個求助電話,有「警嫂」致電稱擔心子女被欺凌和丈夫人身安全;人民力量陳志全亦表示關注持槍械警員的精神健康。

張超雄說,青少年面對的情況包括親身受傷、朋友受傷、學習環境受嚴重影響、同學及家庭關係等等,令他們容易抑鬱。(梁鵬威攝)

黃仁龍在會上表示,過去半年的社會事件,令精神健康服務的難度及迫切性增加,情況猶如「地震後的海嘯」,需要做好準備。他表示,多個非政府組織有提供針對衝突情況的精神健康諮詢站,而委員會與多個相關組織有聯繫。他透露,現時相關組織獲多名有心人捐款,暫不需要政府投放,而且服務空間仍未飽和。他又指,精神科醫護人手不足絕對是大問題,需要時間規劃及培訓。

同理心去紓緩情緒係最好,但係好難

黃仁龍坦言,「令有需要嘅人願意尋求協助係一個大挑戰」,未來會做好宣傳工作。他又說,在不作任何批判下提供協助十分重要,「用耳熟能詳嘅說話打動不到人,講政治立場會挑釁到問題更大,用同理心去紓緩情緒係最好,但係好難。」

黃仁龍今日(10日)在會議上表示,過去半年的社會事件,令精神健康服務的難度及迫切性增加,情況猶如「地震後的海嘯」。(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