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chool】小學生習靜觀 「式宏家」校長:用呼吸回歸本心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香港學業競爭大,有機構在去年調查發現,每7個受訪小學生,便有一個出現抑鬱症狀,而首三大壓力來源亦與學業有關。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近年引入「靜觀」,把孩子們的思緒從聲色犬馬的世界之中,用「呼吸」回歸自己的本心。感到壓力的時候,就請孩子們「靜觀」。原以為平日精力像是永遠用不完的小學生,學習靜觀時必然會覺得沉悶,或許打着呵欠發白日夢。然而,他們卻緊閉着眼睛端坐,細心聆聽老師的說話。正如校長方子蘅所說:「孩子就是白紙,沒有雜質,學習時就是手到拿來。」攝影:黃寶瑩攝錄:詹郭敏剪接:陳詩敏

「現在慢慢閉起我們的雙眼,吸氣、呼氣……如果你被外面的聲音拉走了你的思緒,你可以先專注回呼吸。」小學生平日活潑,連小息也沒有靜下來的一刻,在「心房」進行靜觀時,卻呈現着一張張認真的小臉龐。

「這是一個正向教育。」方子蘅校長認為,當我們專注在呼吸之上,與生俱來的覺察力便會提升,智慧心也會隨之而來。孩子們提升了覺察力,就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能減少情緒問題。學校更在校園的一角,建造了一間「心房」,讓學生在宗教課時,到心房修習靜觀。

心房的設計環境清幽恬靜,更栽種了一些竹樹,增加靈性的感覺。學生進入心房前要先脫鞋,放下書包,再端坐在色彩繽紛的軟墊上。學生靜靜聽從負責老師吳穎詩主任的說話,閉上眼睛,慢慢呼吸,並感受空氣在自己身體內流動的感覺。

果藝靜觀

「呼吸是人人都會做。」方校長說:「我們去引導、帶領學生修習靜修,卻從來沒有教他們在什麼時候使用。」而學生跟我們分享說,平日睡前會做2分鐘靜觀,讓自己冷靜下來;遇到不懂的數學題時,也做一會靜觀,清醒一下頭腦;比賽前很是緊張,便先靜觀,緩和情緒。「甚至有學生告訴我們,他也教父母在吵架時,一起做靜觀。」方校長笑說。

原本以為小學生並不能靜靜待在這個地方,沒有跑動的空間和環節,最多在「果藝靜觀」時可以期待一下吃水果,但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幾乎都能跟從指示,安靜地專注呼吸。方校長解釋,一來心房的環境已令學生們感到平靜,二來小孩子的心境比大人還有單純,心無雜念,亦無質疑,讓他們修習靜觀時,更是得心應手。方校長指,每位學生離開心房時,也能拿起畫上不同表情圖案的積木,向老師表達今天的心情,藉以排解心中的鬱結。

+8

向「東方教育」學習

「西方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但東方的教育亦是寶藏。東方教育是『向內』的教育,重視生命的成長,而且是不封頂,我認為這是『王道』。」方校長又引用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正的教育是需要回歸本心,培養良好習慣和能夠愛己愛人。

方校長形容學校為「式宏家」,為學生提供溫暖和支持,讓他們能在「第二個家」開心成長。「盡心求品,盡力求學」,是方校長對學生要求的學習態度,期望他們做一個「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三好學生」。

在「式宏家」的每位學生也有一本「心靈存摺」,在小學的六年期間用心去儲存「心靈金幣」。這些「金幣」可以從學業、生活自理、體藝、健康飲食等方面亦能獲得,儲夠了「金幣」便能獲取一次「夢想成真」的機會。方校長表示,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建立概念:「從小便要儲蓄『心靈之糧』,培養良好習慣。」

+1

有「內涵」的快樂

「要孩子快樂很簡單,但學校給予他們的快樂需要內涵。」方校長說。學校提倡的「愉快學習」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課程設計的「含金量」便非常重要。方校長解釋,快樂的「內涵」是容許學習之中有困難、有挑戰,甚至是有挫敗,令學生從中發掘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樂趣,這種「快樂」才是有意義。「只要學生想學,他們就會千方百計都去學,反而太輕易學得到,便不懂珍惜。」她說。

「式宏家」推行「體驗式學習」,也參與了Dream Starter計劃,由孩子發揮想像,尋找自己的夢想,然後想辦法一手一腳去完成。另外,學校也舉辦「文化園」,給學生與外國的學生交流,亦有「小一百日宴」、「小六貧富宴」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鞏固他們的知識。

所謂「知識無限大」,她認為知識是存在於世界每個角落,因此除了正規的課程,學校亦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例如單輪車和閃避球。在單輪車的練習之中,看到學生不斷失去平衡而跌倒,但立即又拾起單車,再次嘗試。「比賽或者活動也不單單是着重成敗、輸贏,而且成與敗也是學習的過程之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