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靜觀】提升前額葉功能助情緒管理 家長:與兒子關係有改善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和功課量,無論家長和小朋友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為了讓大家可以有放鬆的時間管理好情緒,坊間不少學校和機構都開始提倡「靜觀」,透過呼吸、伸展、步行等方法,讓大家平靜下來將自己的身心連繫在一起。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指,靜觀尤其能提升腦部前額葉的功能,幫助調節情緒。而曾經參與靜觀練習的家長,都認為靜觀有效幫助他們和子女管理情緒,改善親子關係。攝錄:陳俊聲 鄧天傲剪接:黃卓敏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姑娘(穿粉紅色外套者)帶領小朋友和家長進行靜觀呼吸練習。

饒姑娘指,靜觀可以幫助我們感受一下此時此刻所發生的事,可能是自己的想法、身體的感覺或者一些情緒。在一些研究中,專家發現到靜觀的練習能夠幫助腦部功能的提升,尤其是前額葉的部分。饒姑娘形容前額葉就像腦部的行政總裁,「前額葉管理很多部分,包括情緒管理、組織能力或者專注力等等。透過持續的靜觀練習可幫助前額葉內一些腦神經細胞有更多的連結。當我們的情緒中心杏仁核開始遇到情緒,前額葉就會上而下將傳遞訊息到情緒中心,令我們學習幫自己調整,平靜下來。」

看圖了解更多靜觀對腦部的影響:(由受訪者提供)

+7

呼吸、伸展 達到身心連繫的狀態

靜觀練習中包括一些靜坐、呼吸、身體掃瞄、靜觀步行等,都非常適合成年人及小朋友 (6歲便可以開始嘗試)。在靜觀呼吸的練習中,例如「天氣報告練習」,就是一個留意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透過想像自己看到不同的天氣圖畫,從中讓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作一個連繫。這是最基本可以察覺自己此刻的情緒和狀態的一個練習。這個練習能提升我們對情緒的覺察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狀態時,能運用從課堂中所學的練習來平定、安靜自己,讓情緒慢慢緩下來。所以,「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饒姑娘帶領家長小朋友做靜觀伸展練習。

接著,「伸展運動」是一個父母與小孩的親子伸展運動練習,幫助小孩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態,亦都透過伸展由身體開始入手,讓肌肉可以有一些舒展、拉筋,令身體慢慢有一個放鬆平靜的時間;由身體慢慢帶動情緒,身心連結,了解自己身體狀態。饒姑娘指,通常小孩會表示覺得身體很累,或者覺得身體放鬆了。在臨床方面,心理學家會結合「身體掃瞄」,即是感受身體,從頭部掃瞄到腳部,讓小孩感覺一下身體各部分的感覺,與身體有連繫。這個練習亦都可以幫助小孩由身體入手,開始慢慢學習,覺察自己的身體與情緒,或者稱為「身心連繫」的狀態。由身體慢慢帶動整個人的情緒,慢慢平靜安穩下來。

+1

將心態融入日常生活 洗碗也可靜觀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靜觀練習,家長回到家中都可以將其心態融入日常生活。饒姑娘指有家長連洗碗的時候也可以練習靜觀,「那位媽媽在呼吸之間,很細心留意碗碟由很油很多污跡,去到很乾爽的狀態。她一直觀察這細微的變化時,感覺到自己的心靈也可以得到洗滌。」所以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留意不同細微的變化,再留意自己的情緒、感覺或身體變化,都可以將靜觀融入生活裏。

而靜觀沒有規定在那個時段做比較好,是因人而異的。饒姑娘指有些人在睡前做靜觀會比較容易入睡;亦有人在一早起來做靜觀會感到一整天充滿能量。

Theo和Theo媽媽都有參加靜觀練習,媽媽表示做完靜觀後整個人都身心舒暢。

家長:做完靜觀好舒服 親子關係有改善

有參與靜觀練習的家長,都認為靜觀有效幫助他們和子女管理情緒,改善親子關係。育有一名9歲兒子的卓翹媽媽指,之前她跟兒子有時都會有些情緒,可能會用一個較直接的方法去表達,但現在他們都會容許自己有一個時間覺察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令關係有改善。兒子同樣是9歲的Theo媽媽就指,靜觀可以幫她紓解壓力,「因為平時生活有很多壓力,很多壓力就很累、很緊張、很焦慮,但透過靜觀的練習,就會好像很清新,感覺很舒服,做完很像休息了,像睡了一點點覺。」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

在專業指導下持之以恆 別抱強求心態

饒姑娘強調,靜觀跟健身的道理一樣,不會做一次就會有成效,要每天持續練習,才能發揮到提升腦部功能最大的果效。所以她鼓勵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參加一些持續性的課堂,例如八個星期,過程中再自己回家練習一下。最重要是家長千萬不要抱著「一定要有效果」的心態進行練習,強求的心態無助調節情緒;反而是要放鬆、包容的心態去接納自己不同的情緒。

靜觀特別對小孩有什麼幫助?練習的形式又會如何針對小孩的需要而調整?請留意下一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