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花14萬全家移居馬來西亞 3千港元租2千呎屋:成家都變得開朗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馬來西亞是香港人熱門旅遊地點之一,當要考慮移民時,你又會選這個地方嗎?
育有一子一女的港媽Josie和丈夫,從2013年開始計劃移民,曾到過英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地方居住,實地視察當地環境是否適合一家人定居,終於在2018年頭,落實決定舉家移居馬來西亞蒲種(Puchong),至今接近兩年,雖然面對住挑戰全球的新冠疫肺炎疫情,但Josie一家感覺比在香港更自在輕鬆!

香港生活壓力由大

2013年開始,Josie想尋找香港以外理想的家,那時候大女3歲,兒子還未出世。她說:「我與丈夫不喜歡香港的教育,很填鴨式,令到小朋友很辛苦、很大壓力。在香港生活,連大人壓力也很大,當我們轉做生意時,便感覺到經濟不樂觀。而且住的地方亦令人很大壓力,當你努力工作完,很累地回家,但依然住在很細、很擠迫的地方;而且工時長,所以我們就開始找可以過我們life style的地方。」

實地視察

由於Josie與丈夫曾留學英國,所以移民首選也是英國。他們帶著女兒去英國居住視察是否適合。「我們在英國不同的城市住一個月,之後也有到澳洲及紐西蘭視察,除了住酒店,也會住民宿, 要有廚房可以煮食,體驗一下食物是否適應。」

為何不選英國

Josie直言無疑英國的讀書環境很好,他們又熟悉當地教育制度,而澳洲、紐西蘭也很理想,但有一點足以打消念頭。「一想到我們兩公婆都仲後生,也需要搵錢,所以當地的營商環境也很重要,因為我們不能只為小朋友而不考慮生計,如果大人過得不好,小朋友也不會適應得了。那些地方一來消費高,二來是做生意也有一定難度,好多行業都已經飽和,去到2017年,我們開始留意到馬來西亞這個地方。」Josie說。

生活指數與商機

2018年初,Josie來到馬來西亞,由教育、醫療、政治、氣候,細至連水質等日常面對的情況,她與丈夫都深入了解,不靠移民公司。「飛澳洲要8小時,英國要13小時,飛馬來西亞只需3小時,在全家人連剛一歲的兒子飛過來,住了三星期,由檳城住到蒲種,最後覺得華人多的地區比較適合,物價指數較低,令你覺得做生意的機會較多。坦白說,在這裏做生意就算輸也不會翻不了身。」

+1

相比起英國,Josie感覺馬來西亞的治安更好,她說:「如果要移居到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在當地住一下,才可感受到生活文化,我們就是住在馬來西亞三個星期,去深入看每一個城市不同的地方,最後再揀自己覺得最舒服的地方出來。」

生活開支

到埗後,他們一家用了半年時間去安頓住屋及學校,之後遇上新冠疫情,馬來西亞封城,原先想做貿易生意,因而未可好好開始,但Josie樂觀笑說:「幸好這段時間我們不在香港,因為在香港的消費會更多,疫情之下,營商機會下降,但我們在一個消費低的地方,少出街,一家人用大約馬幣10000(折合約港元19000) 當中包括屋租、兩個孩子在國際學校的學費、一家四口的全部膳食費用、車費,我們保守預計,要等新冠肺炎完結,才可以完全投入做生意。」

+10

當小朋友沒有功課之後

疫情下,大家都被迫過住困在家的生活,小朋友用Zoom上課,Josie慶幸自己的家有足夠空間讓小朋友活動。「我們用5000多元的租金住在一個3000多呎的House,空間大了,壓力少了,這裡的天氣很舒服;小朋友學校的課程、科目主題較世界觀,比在香港學到的更廣闊、看得更遠。每日沒有功課,他們通過學校的討論時間中學習,每日放學之後,就可以更專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6

移民前的考慮

來到馬來西亞之後,Josie坦言與丈夫整個人都變得輕鬆開朗,只是因為疫情,唯一美中不足是無法與香港家人見面,對於有興趣來馬來西亞居住的家長,Josie建議要考車牌。「自己駕駛可以去到你想食想玩的地方,而且更快認識這個地方,無論移居哪個地方都要是自駕更好。」

+6

買樓Vs租樓

Josie最後建議想移居的朋友不要急於買樓,她說:「除非你之前已經在哪個地方住了很久,很熟悉,否則就不要太早決定買樓,很多朋友一來到馬來西亞,看到房屋又大又靚,好像我住這裏3000呎,200多萬已買到,但我們眼見很多人一來就被地產經紀說服買樓,之後才發現周圍配套不適合自己或小朋友。」Josie 說剛來馬來西亞時,用3000元租了一個2000呎的House,但住落發現有更適合上學及生活的地方,慶幸那個單位是租,令資金可更靈活運用,她說:「整個移居過程我們沒有經地產經紀或睇樓團介紹,全部都是靠自己去視察,去感受而挑選出最令自己及家人感覺舒服的地方居住。」

+7

Josie一家四口是透過「第二家園」計劃移居馬來西亞,她說:「十年後需要再續簽,但手續方便簡單。」惟當地政府在去年宣布暫停處理有關申請,將重新審視計劃內容,暫未知何時會重新接受申請。

點圖即睇「第二家園」計劃5大特點:

+1
+5

相關文章:【移民泰國】疫情滯留清邁後索性移民 髮型師感悟終做「真爸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