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中國難題」:九二共識並非「凍齡美女」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九二共識到底該不該留?這個議題近期成為國民黨內兩岸論述重整、甚至是全黨改革的重中之重。自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為始,至2020年國民黨再度敗選為止,一共有15年時間,國民黨的兩岸交流都以「九二共識」為基調,然而十餘年來的物換星移,也讓國民黨的主張面臨很大挑戰。

九二共識的「權力」基礎

國民黨的挑戰首先在於,九二共識並不是如哲學那般、可以超時空的存在,反而九二共識有其特定時空脈絡,且必須放在權力對比層面來思考。一般來說,人口、經濟、軍事對比,是國際關係基本概念「權力」與「結構」最重要的幾個變數,在這些變數上,1992年的兩岸情勢與2020年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1994年春節李登輝(左)憑藉台灣經濟實力,以度假外交形式到訪早已斷交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泰國會見各國元首,可謂是當時台灣整體實力的展現;如今對台灣總統而言,這種行程幾乎是不可想象。(AFP)

1992年台灣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為2187.12億美元,而當年中國大陸為4931.4億美元,台灣經濟總量尚是大陸的44.4%,勉強可說是還有些「權力平衡」。到了2019年,台灣GDP成長為6112.55億美元,大陸則是14萬億美元,相較之下台灣經濟總量萎縮為大陸的4.26%,,背後的不對稱現象加劇十分明顯。

如果納入美國來比較則更為清晰,1992年美國GDP為6.5203兆美元、2019年成長為21.73兆美元,1992年台灣與大陸分別只是美國的3.35%、7.56%而已;2019年則是2.81%、66.1%。相比之下,台灣不論對大陸還是美國,份額都在萎縮,而大陸則是急速接近美國,名目上已有2/3的實力,導致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巧妙地把國際關係理論的「權力移轉」(power transition)概念以希臘歷史經驗的「修昔底德陷阱」呈現,深受政學界關注。至於台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已更加邊緣,也就不用再贅述兩岸人口、軍事對比了。

2015年在新加坡成功舉辦習馬會,可說是國民黨九二共識的至高成就。(Getty Images)

一中各表空間的凋謝、敞開與再凋謝

如果世界上只允許有一個中國,那麼這個「中國」的詮釋權,肯定是依循宣稱「自己是一中」的幾位聲索者之間在國際體系裏面的權力對比而決定,這對於國民黨乃至於台灣來說頗處劣勢,因為就上述發展言之,早期盛開的一中各表花圃,難免會在大陸強盛與崛起下,逐漸枯萎。

國民黨一中各表空間的枯萎有兩層意涵,除了前面提到的客觀外在形勢變化外,黨領導人的主觀意志變遷亦不可忽略。

1990年代,執政的國民黨在李登輝領導下接續提出「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的兩個中國政策」(1993年)、「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一個中國是未來,只有國家統一後,才有一個中國」(1994年);「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目前看不到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在哪裏?」(1995年);「一個分治的中國」(1997年);「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1999年)。這些李登輝主導的論述大有擺脱一中的政治意味,尤其李登輝甚至進一步提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使得國民黨更加進退失據,1990年代可謂是台灣「政治一中」的凋謝期。

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面對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陳水扁僅稱作「九二精神」),以及中共不承認一中各表,國民黨在一中各表上更曾經歷了幾年的低谷,例如2003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即曾提到,九二共識因為「北京方面一直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絕口不提各自表述4個字」,給了陳水扁「誰要談九二共識,誰就是賣台」的機會。

直到2005年連戰在北京與中共和解,國民黨才確立九二共識為國共對話基礎,而2008年3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跟美國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通話時提到「九二共識指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彼此定義不同」,更給了馬英九在往後幾年繼續高舉「九二共識」的契機,馬英九對九二共識的主觀意志在2008年至2016年得到極大的發揮,甚至達成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首度會面,但隨後民進黨再度執政,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再度退居二線。

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左)在2019年3月聲勢最旺時到大陸拜訪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右),當時韓國瑜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與民進黨官員意見不合。(中央社)

零落的國民黨 衰老的政治「凍齡美女」

雖然,事物的客觀存在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移轉,但當主觀意志與客觀存在都移轉時,國民黨一中各表的困難也就更大。經過李登輝的洗禮,除洪秀柱以外的國民黨領導人幾乎沒有再回到兩蔣時期的那種政治一中論述上,就連馬英九執政時期都未恢復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國民黨人強調的「中國」逐漸腿去政治色彩,而更着墨於文化、民族、血緣上的中國(例如2019年朱立倫提出「三個中華」),同時在民進黨的逼問下,也響應以「台灣是我們的家園」,整體仍舊是進退維谷。

2016年迄今才不過4年時間,九二共識與國民黨卻以極快的速度零落於台灣政壇。從前台灣政治學界認為的藍綠政治版圖「55:45」已是過眼煙雲,國民黨更深陷黨產、罷韓、諸侯不聽號令等泥濘中,欲振乏力。

對於正在謀求改革的國民黨而言,首要之務應該聚焦於論述與理想這點幾乎沒有疑問,但是國民黨敗選迄今,改革聲音相當紛雜,新任黨主席江啟臣也並沒有清晰論述其在兩岸關係的立場,原定5月22日發表的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書面建議已確定延後,目前該黨內部對於如何調整兩岸論述,顯然還未落槌。

不管國民黨內討論焦點為何,至少國民黨應該了解到,九二共識並不是如影星周慧敏、王祖賢這些「凍齡美女」般,而應破除每喊一次九二共識就能夠把時光倒流至1992年的幻想,畢竟30年來兩岸局勢變遷已是極大,更別說台灣內部主流聲浪的改變。但是回過頭來說,國民黨的基本立場若仍是兩岸和平、仍要與民進黨有所區隔,則也勢必要在不失九二共識精髓的前題下調整,這就是國民黨面對的「中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