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口膠製造過程大解構! 知道以後你還敢吃嗎?

撰文:狂丸研究所
出版:更新:

大家應該都吃過香口膠,不知道有沒有為學識吹波而下過一番心思。不過狂丸每次吃香口膠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好奇,它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的,為甚麼都嚼不爛呢?後來知道真相眼淚掉下來,原來香口膠和輪胎之間的關係不小,難怪這麼有嚼勁了。

讓香口膠可以嚼不爛的秘方就是其中含有膠基,雖然膠基的具體配方是商業機密,但主要組成部分還是比較公開的。

BBC紀錄片《Jimmy's Food Factory》就詳細解密了膠基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看完了這些配料表,頓時感覺當年大嚼香口膠的自己還真是有勇氣。這罐無色透明的膠態物是聚異丁烯,膠基的原料之一,一般用以製作籃球和輪胎。不過在現在這種狀態下,它也可以直接放在嘴裏嚼。

(節目截圖)

聚醋酸乙烯酯也是重要原料之一,它是一種受熱就會變得有彈性的塑膠製品,一般拿來做膠水。

食落成口膠水味(節目截圖)

將這兩樣東西放進鍋裏進行加熱翻炒,再佐以石蠟和松樹樹脂,時不時撒上一些滑石粉不停接着攪拌,熱氣騰騰的膠基就可以出爐啦。

(節目截圖)

理論上來說這個時候就可以拿來嚼了,但此時的「香口膠」並沒有味道,顏色也不太好看,是十分原始的狀態。而且比較軟,嚼着嚼着容易錯口吞下去。

(節目截圖)

因此在香口膠生產廠裏,還需要加入許多其他成分,經過多重製作工序才能使之變成各種顏色各種口味的吹波膠、香口膠、木糖醇之類的產品。

根據Science Channel拍攝的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在面對大量的已經成型的膠基顆粒時,工人們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最終需要的顏色在膠基顆粒中倒入相應的食用色素。

在膠基顆粒中倒入色素改變顏色(節目截圖)

早期大部分吹波膠都會使用粉紅色的色素,其原因是當時第一個想到要將吹波膠進行商業生產和販賣的Frank H. Fleer,他的工廠裏面只有粉紅色的食用色素。後來的其他吹波膠製造商也充分發揮了複讀機本質,大多都借鑒了第一款吹波膠所使用的粉紅色。之後才慢慢延伸出一些其他的顏色口味和形狀的吹波膠。

除了顏色的改變,香口膠裏面還需要加入一些其他成分來使得原本無味的膠基更具食慾,讓人們願意不斷的咀嚼下去。使用葡萄糖漿充當甜味劑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因為它是液態的,所以可以將較硬的膠基顆粒進行浸泡,並使之軟化。

糖漿(節目截圖)

根據產品不同進一步加入香精等其他物質後,在高溫環境下,機器對這些混合物進行攪拌。

(節目截圖)

差不多20分鐘左右攪拌物開始成型,顏色也逐漸變得均勻,開始有了香口膠的雛形。但這個時候的「香口膠」還比較黏更偏向糖的部分,不夠有嚼勁。

(節目截圖)

所以要繼續攪拌,直到它變成像發泡麵團一樣,表面有一些氣泡口,質感也更加有韌性就可以「出爐」了。

(節目截圖)

將香口膠團推到預擠壓機,使之變成長條狀,為下一步擠壓成特定的形狀做準備。在到達下一個擠壓成型點之前,這些香口膠預備軍會經過長長的流水線,這個過程是為了冷卻風乾,使得它不那麼黏糊糊的。

(節目截圖)

根據每個廠商的設計不同,長條狀的香口膠會被二次擠壓成為不同的形狀,比如說這個就被製造成了齒輪的樣子。

(節目截圖)

不過到這裏還並不意味着香口膠預備軍的旅途就已經結束了,它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冷卻和風乾,否則就會在包裝的時候粘在包裝紙上,吃時也很狼狽。擠壓成型後的下一站就是專門的冷卻室,香口膠長條需要在2至7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15分鐘左右的冷卻。

(節目截圖)

經過層疊的履帶,可以延長香口膠條在冷卻室滯留的時間,也能一定程度上拉扯和調整香口膠的厚度。冷卻完成之後的香口膠就可以被進行切割和包裝,然後擺上貨櫃了。

現在我們在一般的超市、便利店、小賣部都可以輕易買到各種口味的香口膠,但是在以前人們將香口膠賦予了醫用意義,所以香口膠只在藥店出售。二戰時期的美國物資緊缺,美軍需要通過嚼香口膠來使自己在戰場上鎮定心情,香口膠變成了軍需物資,普通民眾只能通過大排長龍來購買十分稀少的民用香口膠。

軍用香口膠(K Ration/狂丸科學)

在戰時本身生產力不足,而大部分香口膠又都供應給了軍方的情況下,普通民眾很難從正常途徑購買,於是就有黑市開始售賣嚼過的香口膠。另外也有因為捨不得扔好不容易買到的香口膠,所以將其浸泡在清水裏第2天再拿來嚼的做法。

等等,買別人嚼過的香口膠?換作是你,你能下得去嘴麼?

【本文獲「狂丸科學」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kuangwa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