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veroo敗走香港 KeeTa「補貼換客戶」搶攻海外巿場?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來自英國的外賣平台戶戶送Deliveroo宣佈將於下月撤出香港,儘管疫情後外賣需求的減少影響了Deliveroo的收益,但對其打擊最大的無疑是內地外賣業巨頭美團旗下的Keeta的進場。「10億激賞」的口號下,各種補貼、促銷和免費送貨服務成功吸引大量客戶,Keeta壓低價格、迅速搶佔市場,並將以相同策略向海外邁進。

據Measurable AI數據,自從KeeTa2023年5月正式進入香港市場以來,KeeTa的市場佔有率持續快速提升。

通過「全民免運」、新老客補貼以及持續的運費補貼等各種優惠政策,到2024年第一季度,KeeTa的市場佔有率(按消費價格)已經達到27%,超過Deliveroo。而此前的市場主導者、來自德國的Foodpanda同期市佔率則在兩個季度內降到47%。若按訂單量計算,到2024年3月,KeeTa市場份額為44%,Foodpanda為35%,Deliveroo為21%。

但快速增長的背後實際上是以補貼換客戶。Measurable AI數據顯示,三個外賣平台當中,Keeta的平均訂單價格僅在98至109元間,低於Deliveroo和Foodpanda逾40%。

投資研究及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 Asia的資深分析師Kai Wang對彭博社指,旨在獲取香港用戶的補貼可能會在短期內產生虧損,而且可能無法持續。但他也表示,鑒於當地市場規模較小,Keeta預計不會對美團的整體營收造成影響。

日本市場研究公司Rakuten Insight202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約46%的香港受訪者每月訂餐不足一次,其中約18%的受訪者從未透過送餐應用程式買過餐點。可見即便是在疫情高峰,香港巿民使用外賣APP的頻率在亞洲地區偏低。

許多專家認為,由於城市的餐廳密度高、人力成本高及飲食習慣等原因,香港缺乏成為大型食品外送市場的潛力。

隨着國內經濟下行、外賣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美團決定進軍海外。就在Keeta在香港站穩腳跟之際,2024年4月,Keeta開始在沙特阿拉伯招攬人才。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隨着城市化進程加速,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多個海灣國家的外賣市場,都將在未來幾年迅速擴張。

內媒《華爾街見聞》引述Morgan Stanley的一份研究報告指,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塔爾)的網絡外賣市場將在 2028年達到300億美元的規模,2024-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15%。相比之下,英國、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外賣市場增長率分別為5%、8% 和8%。

沙特外賣產業領導者之一Jahez的CFO Heni Jallouli曾在採訪中透露,在2022年,Jahez用戶已經達到平均每月5張訂單,「這不僅是競爭對手,也是國際間最高的數字之一。在滲透率最高的市場,不同類別的訂單平均每月在6到7個之間。」

2024年10月,Keeta正式在沙特上線,公司宣佈將在沙特投入10億里亞爾(約合20.7億港元),並延續「補貼換客戶」的模式。

但這些初期投入和補貼同樣代價高昂,高盛預計,Keeta可能在2025年虧損20億元人民幣,在利雅得建立用戶體驗。Morgan Stanley的研究報告同樣預期Keeta在2025-2027 年期間將面臨虧損,但預計到2028年將實現收支平衡。

根據該報告的推算,基本情況下,Keeta有望在2028年佔據海灣國家外賣市場20%的份額,實現60億美元(約466億港元)的商品交易總額。Morgan Stanley的報告指出,在中國和香港市場積累的成功經驗形成了Keeta在優化AI配送調度系統、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核心優勢。對於Keeta而言,市場體量小、限制多的香港不過是平台出海的一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