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晶片・八|陳子昂:台美強強合作 兩岸仍有合作空間

撰文:楊家鑫 黃雅慧
出版:更新:

疫情衍生的遠距商機,加上中美科技戰,讓驅動科技成長的晶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而在產業鏈佔據重要位置的台積電,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究竟「矽盾」是否存在?台商如何因應中美科技戰?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對中國的意義是什麼?兩岸半導體合作空間又在哪裏?
針對這些問題,《多維TW》專訪了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
本「台灣晶片」系列共由10篇文章组成,此为第八篇。

多維TW:近期全球缺晶片的消息,讓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究竟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佔有何種地位?而台積電是「護國神山」、「矽盾」等說法又該怎麼解讀?

陳子昂: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上游的IC(集成電路)設計,美國約佔六成多,在世界上獨大,台灣與大陸則是差距很小的二三名,都接近兩成。因為美國於2020年不準台積電代工華為海思的晶片,才影響大陸IC設計的營收,否則2020年大陸應該就超越台灣。

而在中游的IC製造,也就是晶圓代工,台灣世界第一;下游的IC封裝跟測試,台灣也是世界第一;整體算起來,台灣算是全世界第二。

缺晶片則是車廠對車市前景預測錯誤,2020年遇到疫情,大砍訂單、庫存。然而,2021年疫情緩和,報復性消費出現,車廠臨時要單,上游廠商哪有辦法提供。

至於「矽盾」等說法,那都是綠營喊出來的,事實上這樣的事情20年前就有了,沒什麼了不起,只是換個形容詞,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台美在半導體產業關係緊密,台積電多數股份都是以美國為首的外資。圖為2020年12月的《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宣布茶會,AIT處長酈英傑(左一)、台外長吳釗燮(左二)等人出席。(中央社)

多維TW:近年中美科技戰,美國不斷壓制華為等大陸企業,加上疫情影響,這對未來全球科技業版圖的影響,以及對台灣的利弊為何?

陳子昂:2019年2月11日,當時我在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演講中就提出,美國為了國安考慮,將會有一套系統,中國大陸因為美國抵制,被迫自主創新,也會形成另一套系統,所以未來將是「一個世界,兩套系統」。

當時第一個質疑我的就是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他說「全球怎麼可能是會變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都是美歐的系統」。因為2018年才剛打起貿易戰,2019年初才有一點點科技戰苗頭,但後來的發展,印證了我的預測。

很多人都問,拜登(Joe Biden)上台後,「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是否會繼續存在?我認為當然會。拜登去國務院演講,把中國大陸定義為美國未來在產業與科技上最嚴峻、最主要的競爭者,所以他會接續川普(Donald Trump)的中美科技戰。即便到2024年,我也大膽預測,美國會繼續「反中」。

其實歷史不斷在重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過去是由美歐主宰的一套系統,現在分成兩套系統,然後10年、20年後,可能再合起來。未來特定國家會自動選邊站,會像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國家那樣,就是「西瓜偎大邊」,這不能怪世界各國。不能說這對科技發展沒有幫助,只是變成另外一種模式。

但台商的做法是兩邊都押寶,不會選邊站。台商之所以能悠遊兩套系統之間,一是與大陸的語言文化相通;二是美國過去曾協防台灣,台美關係密切,過去美國又是台灣最主要的市場;三則是台商的半導體產業優勢。

陳子昂指出,台灣半導體企業在晶片製程中下游佔有優勢地位,才能兩邊壓寶。(吳逸驊/多維新聞)

不少台商是同時供貨給中、美,例如手機晶片與5G基地台,這都牽涉國安。台商做法是把兩邊的供應鏈分開,所有方面都做好防火牆。如果客戶還不安心,最終就是將產線各自獨立成子公司,做不同地方的生意。

若還是不被信任,美國自然會去找其他公司,例如印度、南韓,但目前這種事情沒發生過,因為台企的競爭力就是這麼強。坦白來說,中美科技戰對台商的壓力不是很大,而且還有轉單效應,這看2020年的台灣GDP就知道。

多維TW:台灣主流輿論對大陸半導體的發展心情複雜,一方面大陸有市場優勢,一方面又畏懼大陸緊追在後。您此前提過兩岸在半導體產業有合作空間,現在又是如何的情景?

陳子昂:大陸的IC中下游很弱,大陸最強的IC設計公司,自然會找台企,兩岸合作的前景就在這裏。但隨着美國禁止台積電代工華為,就糟糕了。

不過,還是有一些合作可能性存在,例如台灣聯發科做5G晶片,最在乎的是佔全球68%的中國大陸市場。如果美國硬要聯發科放棄大陸市場,而看全球5%不到的美國市場,那麼聯發科就會對不起股東,所以聯發科不會甩川普。

就像蘋果不甩川普,自己在中國大陸弄一個紅色供應鏈叫立訊,然後要緯創把崑山廠賣給立訊,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聯發科在商業考慮之下,是可以合作的,只是聯發科必須讓美國放心——賣給美國的產品,不能有中國元素。

簡言之,大陸的籌碼還是市場,就像5G、電動車、消費性、手機等領域,大陸都是全球最大市場,台企還是會頂着美國壓力,嘗試與陸企合作。

陳子昂表示,為了給股東交代,企業不可能放棄大陸這麼大的市場,蘋果要求緯創把崑山廠賣給立訊就是例子。圖為2017年12月,蘋果CEO庫克參觀立訊崑山廠生產線。(立訊精密網站供圖)

多維TW:此前出現一些說法,稱台灣應該用晶片換疫苗,或增進台美貿易協議談判,把台灣晶片優勢拿來當政府間談判籌碼,是合理的、可能的嗎?

陳子昂:目前美國在上游的IC設計獨霸世界,中下游很弱,而台灣在中下游都是第一,可以發現,如果台美聯手,完全是「強強互補」,沒有任何威脅跟競爭,反而兩岸的半導體有威脅跟競爭。

台美2020年11月簽署合作了解備忘錄(MOU),其中優先合作的產業就是半導體,所以現在是老大、老二聯手在打老三。這是200年的產業歷史裏沒看過的,我大膽預判台灣半導體產業還有5年以上的光景。

因此,那個是假議題,台美本來就要聯手了,半導體跟疫苗是兩碼事。經濟部長王美花後來是礙於輿論壓力,才把兩件事捆綁在一起。

多維TW: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半導體產業想追上美國可能還要一二十年,為何現在就動手?此外,既然台灣已經跟美國強強聯手,是否意味台灣已選邊站美國?

陳子昂:川普跟拜登都講了,中國大陸在產業跟科技上是美國最大的敵人,但更重要的是後面的政治、國安問題,是強國的博弈,所以防範於未然。

強強聯手,那是在台灣半導體產業,而且是從合作角度,台美沒有競爭,大陸又是競爭者,那麼,為何不找美國合作?這是很自然的,台商是以讓利益最大化的商業考慮出發。

第三代半導體成為大陸半導體創新的活路。圖為2018年,中國大陸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通過「4米量級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項目驗收。(新華社)

多維TW:美國推動排除中國大陸的非紅產業鏈,佔據技術優勢的美國幾乎是壓着大陸打,這個不能用、那個不讓賣,大陸就只能處於被動嗎?中間有無反制的空間或工具?

陳子昂:美國的抵制逼着大陸只好開始走自己的路,自主創新,但這已經行之有年,10年來,大陸在全球申請的專利數已經是世界第一,超越了美國。科技戰只是加速這個動作。

在科技戰中,大陸意識到晶片等半導體產業的不足,目前第一代半導體矽(Si),被美國抵制,走不通;第二代半導體,如砷化鎵(GaAs),台灣也先站穩世界第一。所以大陸目前聚焦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跟氮化鎵(GaN),這領域各國起點都差不多。不過,雖然稱第三代,但並非要取代一二代,而是有不同用途。

第三代晶片適用於高頻、高温、高壓,應用領域是5G、AI、電動車等方面,而在這些領域,大陸都是全球最大市場,這才是機會。大力發展第三代符合大陸的發展方向,算是另闢戰場,沒有材料、設備等鎖喉的問題,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去推動自主創新。所以這是中國大陸未來10年的半導體發展重點。

目前各國還在各自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市場也還沒有大到要去談合作的階段。第一二代半導體市場量佔90%,第三代才10%,所以佔據一二代優勢的美國應該不會顧此失彼,刻意影響大陸的第三代半導體進程。

【本文授權轉載自第64期《多維TW》(2021年3月4日)封面故事。如欲閲讀全文,請按此訂閲多維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和獨家解析。】